[发明专利]蓄电池封装体有效
| 申请号: | 201880090676.0 | 申请日: | 2018-03-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197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8 |
| 发明(设计)人: | 关日出海;大熊香苗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H01M50/244 | 分类号: | H01M50/244;H01M50/289 |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刘建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蓄电池 封装 | ||
1.一种蓄电池封装体,其将层叠有多个方形单体(14)的单体层叠体(15)收纳在蓄电池壳体(12)的内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蓄电池封装体仅通过单体压紧机构(17)对所述多个方形单体(14)进行一次压紧而构成,
所述单体压紧机构(17)具备:
端板(20),其配置在所述单体层叠体(15)的层叠方向一端侧;
楔构件(19),其配置在所述端板(20)的与所述单体层叠体(15)相反的一侧;以及
螺栓(18),其配置在与所述层叠方向正交的螺栓拧入方向上,来对所述楔构件(19)朝向所述蓄电池壳体(12)的底壁(12c)施力,
所述楔构件(19)与所述端板(20)相互抵接的第一抵接面(19b、20a)由朝着所述螺栓拧入方向而向所述螺栓(18)侧倾斜的倾斜面构成,
所述单体层叠体(15)使所述多个方形单体(14)在自由状态下仅以层叠状态排列,在层叠方向上未被压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封装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蓄电池壳体(12)由金属压铸制成,供所述螺栓(18)螺合的内螺纹部(12d)直接形成于所述蓄电池壳体(12)。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蓄电池封装体,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楔构件(19)的与所述端板(20)相反的一侧,所述楔构件(19)与所述蓄电池壳体(12)的侧壁(12b)在第二抵接面(19c、12e)相互抵接,所述第二抵接面(19c、12e)相对于所述第一抵接面(19b、20a)以同一角度向相反方向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蓄电池封装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蓄电池壳体(12)的所述层叠方向两侧的侧壁(12a、12b)的板厚比所述蓄电池壳体(12)的其他部分的板厚大。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蓄电池封装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楔构件(19)在所述层叠方向两侧分别具备所述第一抵接面(19b),并且一对所述单体层叠体(15)及一对所述端板(20)在所述楔构件(19)的所述层叠方向两侧对称地配置。
6.一种蓄电池封装体,其将层叠有多个方形单体(14)的单体层叠体(15)收纳在蓄电池壳体(12)的内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蓄电池封装体仅通过单体压紧机构(17)对所述多个方形单体(14)进行一次压紧而构成,
所述单体压紧机构(17)具备:
楔构件(19),其配置在所述单体层叠体(15)的层叠方向一端部与所述蓄电池壳体(12)的侧壁(12b)之间;
螺栓(18),其配置在与所述层叠方向正交的螺栓拧入方向上,来对所述楔构件(19)朝向所述蓄电池壳体(12)的底壁(12c)施力;以及
按压构件(22),其夹在所述螺栓(18)的头部(18a)与所述楔构件(19)之间,且相对于所述楔构件(19)能够在所述层叠方向上滑动,
所述楔构件(19)与所述侧壁(12b)相互抵接的抵接面(19f、12h)由朝着所述螺栓拧入方向而向所述螺栓(18)侧倾斜的倾斜面构成,
所述单体层叠体(15)使所述多个方形单体(14)在自由状态下仅以层叠状态排列,在层叠方向上未被压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蓄电池封装体,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按压构件(22)与所述楔构件(19)之间配置有轴承(2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90676.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