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钻头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83186.8 | 申请日: | 2018-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871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4 |
发明(设计)人: | 藤原繁荣;原勇介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MOLDINO |
主分类号: | B23B51/00 | 分类号: | B23B51/00;B23B5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18 | 代理人: | 崔今花;周艳玲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钻头 | ||
在本发明的钻头中,排屑槽(5)的壁面(6)在与钻头主体(1)的轴线(O)正交的剖面中具备凹曲线状的第一壁面和直线状的第二壁面(6B),相对于连接第二壁面(6B)的外周端与轴线(O)的半径线,第二壁面(6B)的直线的延长线随着朝向钻头主体(1)的外周侧而沿与钻头旋转方向的相反侧延伸,切削刃具备凹曲线状的第一切削刃(3A)和与第一切削刃(3A)钝角交叉的直线状的第二切削刃(3B),与轴线(O)垂直地从外周侧观察刀带部(8)时,刀带部(8)与第二切削刃(3B)的第二刃口修磨面(11B)之间的交叉棱线部形成为凸曲线状,第二刃口修磨面(11B)与第一切削刃(3A)的第一刃口修磨面(11A)之间的交叉棱线部形成为曲率半径比刀带部(8)与第二刃口修磨面(11B)之间的交叉棱线部的曲率半径大的凸曲线状或形成为直线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钻头,在围绕轴线旋转的钻头主体的前端部外周具备排屑槽,在该排屑槽朝向钻头旋转方向的壁面与上述钻头主体的前端后刀面之间的交叉棱线部形成有切削刃。
本申请基于2017年12月26日于日本申请的特愿2017-249825号主张优先权,并将其内容引用于此。
背景技术
作为这种钻头,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一种钻头,该钻头具备:在前端面开口的排屑槽;以及在该排屑槽中朝向钻头旋转方向的内壁面与在所述前端面上形成的前端后刀面之间的交叉部分形成的切屑刃,切屑刃由在内周侧上形成的凹曲线切削刃部与在外周侧上形成的凸曲线切削刃部构成,其中在与轴心正交的剖面中,在与前端后刀面之间形成凸曲线切削刃部的第一凸曲线和在与前端后刀面之间形成凹曲线切削刃部的第一凹曲线相互交叉。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有一种钻头,该钻头在前刀面具备负刀瓣,负刀瓣与后刀面、后刀面与刀带、以及负刀瓣与刀带交叉的各棱线在长边直角剖面中为凸曲面的钻头,将后刀面与负刀瓣交叉的位置的第一棱线的凸曲面的曲率半径设为1时,后刀面与刀带部交叉的位置的第二棱线的凸曲面的曲率半径为0.8~1.5倍,负刀瓣与刀带交叉的位置的第四棱线的凸曲面的曲率半径为1.5~3.0倍。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762547号公报
专利文献2:国际专利申请公开第2016/043098号
其中,在专利文献1中,在与轴心正交的剖面中,由于在与前端后刀面之间形成凸曲线切削刃部的第一凸曲线和在与前端后刀面之间形成凹曲线切削刃部的第一凹曲线相互交叉,因此由切削刃产生的切屑是卷曲且没有针状突起,其全长相对较短的形状,其排出变得顺畅,排出性也提高,因此钻头的工具寿命进一步提高。
但是,在该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钻头中,在位于切削刃中的钻头主体的最外周侧且切削长度较长的凸曲线切削刃部的外周端部中,容易在刀带或前端后刀面与前刀面之间的交叉棱线部产生崩刀。因此,由该崩刀对刀带产生磨损并造成线状的深伤,该伤被转印到工件的加工孔内周面上,从而损坏加工面品质,或对前端后刀面产生磨损幅度较大的后刀面磨损,有时会造成凸曲线切削刃部欠损,由于这些磨损,会导致工具寿命崩溃。
与此相对,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钻头中,由于在前刀面具备负刀瓣(刃口修磨面),因此与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钻头相比,在切削刃的外周端部难以产生大的崩刀。
然而,在该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钻头中,负刀瓣的轴向直角视的宽度为0.03mm~0.15mm,依然残留着平面状的刃口修磨面。而且,由于相对于这种负刀瓣的宽度,该负刀瓣与后刀面交叉的位置的第一棱线的凸曲面的曲率半径小至0.015mm~0.035mm,因此在该第一棱线的凸曲面会产生微小的崩刀,这种微小的崩刀仍然有可能产生大的后刀面磨损。这在该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钻头中,对前刀面与刀带之间的棱线、负刀瓣与前刀面之间的棱线实施了倒圆角加工的情况下也是同样的。另一方面,对切削刃整体的负刀瓣实施了倒圆角加工,在切削刃的钻头主体内周侧切削阻力较高,有可能产生折损。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MOLDINO,未经株式会社MOLDINO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8318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