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穿梭车的架子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80078592.5 | 申请日: | 2018-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5783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9 |
发明(设计)人: | 沃纳·弗里森比希勒 | 申请(专利权)人: | FB工业自动化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1/04 | 分类号: | B65G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侯志源 |
地址: | 奥地利阿***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穿梭 架子 系统 | ||
1.一种用于在架子系统中运输存储的货物的穿梭车(10),其包括:
行走机构(12),其具有安装在其上的车轮(14-1、…、14-4),以便沿着所述架子系统的导轨(16-1、16-2)移动所述穿梭车(10);
伸缩系统(10),其在所述行走机构上可移动地引导,所述伸缩系统能够在所述行走机构(12)的两侧上、在平面中以自支承的方式相对于所述行走机构(12)缩回和伸出;
升降系统(30、32、34、36),其用于相对于所述架子系统的所述导轨(16-1、16-2)来升高和降低所述伸缩系统(1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梭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系统(18)包括:
至少一个导轨(38-1、38-2),其安装在所述行走机构(12)上,使得所述行走机构的行进方向朝向所述穿梭车(10)的侧面定向,并且在所述至少一个导轨的上侧安装有辊(40-1、40-2);
装载区域(42),其沿着所述导轨(38-1、38-2)是可移动的,所述装载区域(42)具有带有局部轮廓的横截面轮廓,使得所述辊(40-1、40-2)与所述局部轮廓接合,以便在移动情况下引导所述装载区域(42);和
驱动器(54),其用于沿着所述至少一个导轨(38-1、38-2)相对于所述穿梭车(10)缩回和伸出所述装载区域(4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穿梭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器通过链式输送机(44、46-1、46-2、48、52)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穿梭车,其特征在于,用于升高和降低所述伸缩系统(18)的所述升降系统(30、32、34、36)相对于所述穿梭车的所述行走机构(12)来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穿梭车,其特征在于,用于升高和降低整个所述穿梭车(10)的所述升降系统(30、32、34、36)相对于所述架子系统的所述导轨(16-1、16-2)来配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穿梭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系统(30、32、34、36)包括安装在所述行走机构的各角上的保持块(30-1、…、30-4),所述保持块具有沿着所述升降方向定向的通行通道,所述通行通道中容纳有升降柱(32-1、…、32-4),所述升降柱能够通过指定的驱动器(36-1、36-2)缩回和伸出。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穿梭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穿梭车的底部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支承辊或至少一个相对-接触表面(28),通过所述至少一个支承辊或所述至少一个相对-接触表面,当所述伸缩系统(18)伸出时,将倾斜力引入到所述架子系统的导轨中。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穿梭车,其特征在于,存储的货物能够在预定的长度、高度和宽度的负载运载器中运载,并且所述伸缩系统(18)的装载区域的长度是所述负载运载器的长度和/或宽度的整数倍。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穿梭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穿梭车包括:用于所述穿梭车(10)的行进驱动的至少一个驱动器(24、26);用于所述升降系统(30、32、34、36)的至少一个驱动器(36);和用于缩回和伸出所述伸缩系统(18)的至少一个驱动器(54)。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穿梭车,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伸缩系统(18)的所述装载区域的各纵向侧设置有双带式输送机技术的输送带,所述双带式输送机技术的运行表面相对于所述伸缩系统(18)的所述装载区域(42)的表面具有大于零的预定距离。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穿梭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穿梭车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具有用于无线通信的接口,以便与外部控制系统执行数据通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FB工业自动化有限公司,未经FB工业自动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78592.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用户系统中的波束形成技术
- 下一篇:自组织节点和具有自组织节点的传感器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