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拉伸吹塑的移液器及形成其的系统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77867.3 | 申请日: | 2018-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329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6 |
发明(设计)人: | J·C·小卡多特;M·K·谢弗;J·M·塞莫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康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L3/02 | 分类号: | B01L3/0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张璐;项丹 |
地址: | 美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拉伸 移液器 形成 系统 方法 | ||
拉伸吹塑方法可以包括:制造预制件(例如,通过模制,任选地当芯销在模具腔中旋转时进行),将预制件加热到软化温度,拉伸并由此伸长至少一部分的经加热的预制件,利用加压流体在模具腔中吹制伸长的预制件,以及冷却所得的移液器。用于制造拉伸吹塑的移液器的系统包括第一模具,其限定了用于产生预制件的模具腔。拉伸杆驱动单元,其被构造用于使拉伸杆在预制件的内部中移动以形成伸长的预制件,以及第二模具,其限定了吹塑腔和模制表面,当向伸长的预制件的内部施加加压流体而进行吹制时,其用于容纳伸长的预制件的扩展。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根据35U.S.C§120要求2017年11月30日提交的系列号为62/592,928的美国临时申请的优先权权益,本文以该申请的内容为基础并通过引用将其全文纳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公开一般涉及整体式的测量用移液器,以及用于形成其的系统和方法,例如通过拉伸吹塑形成其的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移液器是公知的管状装置,其通常在两端具有开口,并且被设计用于分配测定量的液体。移液器已经在需要精确测量和递送流体的多个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医疗和实验测试与分析领域。测量用移液器通常表现为直的玻璃或塑料管并具有一个锥形端,并且它们被标度成小分格,从而可用相同的移液器测量各种量的液体。测量用移液器包括莫尔(Mohr)移液器(其中靠近尖端处的刻度标记在开始变细之前终止)和血清移液器(其中刻度标记延续到尖端附近的变细区域,这两种移液器均包括开放的尖端和开放的接口。
存在用于制造移液器的多种不同方法,包括(i)将预制的接口部件和尖端部件焊接到中空管上,(ii)对厚管进行再加热,随后在开放空气中向下拉制该管并在一端或两端处裁切移液器以形成尖端和接口,以及(iii)通过施加压力差进行模制,包括真空成形和吹塑。如下所述,这些方法中的每种方法需要权衡成本、质量、性能和/或加工步骤。
上文列出的根据方法(i)的将预制的接口和尖端部件焊接到中空管上导致形成了焊缝,其可在所得的移液器中产生不期望的残余物或微粒,并且还可产生凸起或脊,它们可在移液器内积聚流体和污染物。图1A是焊接移液器10的侧视截面示意图,其包括被布置在接口区域12与尖端区域16之间的管状主体区域14,并且具有中空内部18。焊接接头13、15在接口区域12、管状主体区域14和尖端区域16的相应对之间,并且可以通过超声焊接产生。尖端区域16在邻近的焊接接头15与尖端开口17之间在宽度上变细。任选地,接口区域12包括内直径和外直径尺寸,它们比管状主体区域14的对应尺寸更小,并且接口区域12还包括位于邻近的焊接接头13与接口开口11之间的过滤器19。如图所示,接口区域12、管状主体区域14和尖端区域16的壁厚度可以基本上相同。为了能够在接口区域12、管状主体区域14与尖端区域16之间制造焊接接头13、15,焊接的移液器的壁厚度的通常下限是约0.6mm。
图1B是列出了用于制造图1A的焊接的移液器的方法20的步骤的流程图。第一步21包括:挤出、冷却和切割待用于形成管状主体的管。第二步22包括:处理(例如,运输和储存)半成品(“WIP”)管。第三步23包括:对WIP管进行面处理(face)以准备用于焊接。第四步24包括:模制适合与第一步21中制造的管配合的移液器接口。第五步25包括:处理WIP移液器接口。第六步26包括:模制适合与第一步21中制造的管配合的移液器尖端。第七步27包括:处理WIP移液器尖端。第八和第九步28、29包括:分别将接口焊接到经过面处理的管的一端上,以及将尖端焊接到经过面处理的管的另一端上。第十步30包括:在焊接的移液器的外表面上打印刻度,并且第十一步31包括:将过滤器插入到移液器的接口中。在审阅图1B后将显而易见的是,方法20涉及多个处理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康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康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7786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