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促动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75326.7 | 申请日: | 2018-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731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0 |
发明(设计)人: | 柳田悦豪;山中哲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电装 |
主分类号: | F02B37/18 | 分类号: | F02B37/18;F16D1/06;F16D1/072;F16H1/06;H02K7/116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吕文卓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促动 | ||
促动器(10)具备:输出轴(38),连接于减速部(37);壳体(35),收容马达(36)及减速部(37);以及输出杆(31),在壳体(35)外被固定在输出轴(38)的一端部。输出轴(38)的一端部从壳体(35)侧起依次具有大径部(77)、圆筒部(78)及扩径部(79)。输出杆(31)具有供圆筒部(78)插通的圆筒孔(82)、以及从圆筒孔(82)向径向外侧凹陷的缺口(86),抵接于大径部(77)与圆筒部(78)之间的阶差面(81)。扩径部(79)具有比圆筒部(78)大径的突边部(87)、以及伸出到缺口(86)内的咬入部(88)。缺口(86)的内壁面的根部角部(91、92)在圆筒孔(82)的轴向视中形成为凸曲面状。
本申请基于2017年12月19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7-242873号,这里引用其记载内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促动器。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输出轴的一端部露出到壳体外地设置、并在一端部固定着输出杆的促动器。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的促动器对增压控制用阀的阀开度进行调整而控制增压。该促动器的输出轴的一端部在插入到输出杆的圆筒孔中的状态下被敛缝,将输出杆固定。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8928号公报
发明内容
专利文献1的输出杆具有从圆筒孔向径向外侧凹陷的半圆状的缺口。输出轴的一端部通过敛缝而咬入到缺口中。输出轴经由向缺口咬入的咬入部分而向输出杆传递转矩。
但是,在对输出轴作用大转矩的情况下,应力集中于缺口的根部侧的角所对应的输出轴的咬入部分的根部。因此,有可能以该应力集中部位为起点,由于剪切力而输出轴的咬入部分损坏。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做出的,目的在于提供输出轴的损坏得以抑制的促动器。
本发明的促动器具备:马达;减速部,连接于马达;输出轴,连接于减速部;壳体,收容马达及减速部,支承输出轴;以及输出杆,固定在位于壳体外的输出轴的一端部。
输出轴的一端部从壳体侧起依次具有大径部、圆筒部及扩径部。输出杆具有供圆筒部插通的圆筒孔、以及从圆筒孔向径向外侧凹陷的缺口。此外,输出杆抵接于大径部与圆筒部之间的阶差面。扩径部具有比圆筒部大径的突边部、以及伸出到缺口内的咬入部。将缺口的内壁面中的与圆筒孔的内壁面连接的部分设为根部角部,根部角部在圆筒孔的轴向视中形成为凸曲面状。
由此,与根部角部对应的咬入部的根部仿形于根部角部而形成为凹曲面状。因此,抑制了转矩作用时的向咬入部的根部的应力集中。因而,咬入部的剪切强度提高,能够抑制输出轴的损坏。
此外,由于输出轴及输出杆通过将圆筒部插入到圆筒孔中而组装,所以能够抑制距输出轴的轴心的间距偏差。此外,通过使输出杆抵接于输出轴的阶差面,能够抑制输出杆相对于输出轴的轴向位置的偏差。此外,除了圆筒部与圆筒孔的内壁面之间的摩擦力以外,还利用咬入部与缺口的内壁面之间的卡合力进行转矩传递,从而对于大转矩能够充分地确保敛缝强度。
附图说明
关于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及其他目的、特征及优点,一边参照附图一边通过下述详细的记述会更明确。
图1是应用了第1实施方式的促动器的引擎的吸排气部的概略图。
图2是增压器的说明图。
图3是促动器的立体图。
图4是促动器的俯视图。
图5是图4的V-V线剖视图。
图6是图4的VI-VI线剖视图。
图7是表示图4的促动器的将第2壳体部等拆下后的状态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电装,未经株式会社电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7532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