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促动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75326.7 | 申请日: | 2018-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731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0 |
发明(设计)人: | 柳田悦豪;山中哲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电装 |
主分类号: | F02B37/18 | 分类号: | F02B37/18;F16D1/06;F16D1/072;F16H1/06;H02K7/116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吕文卓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促动 | ||
1.一种促动器,其特征在于,
具备:
马达(36);
减速部(37),连接于上述马达;
输出轴(38),连接于上述减速部;
壳体(35),收容上述马达及上述减速部,支承上述输出轴;以及
输出杆(31、111、121),固定在位于上述壳体外的上述输出轴的一端部;
上述一端部从上述壳体侧起依次具有大径部(77)、圆筒部(78)及扩径部(79);
上述输出杆具有供上述圆筒部插通的圆筒孔(82)、以及从上述圆筒孔向径向外侧凹陷的缺口(86、112、122),并抵接于上述大径部与上述圆筒部之间的阶差面(81);
上述扩径部具有比上述圆筒部大径的突边部(87)、以及伸出到上述缺口内的咬入部(88);
将上述缺口的内壁面中的与上述圆筒孔的内壁面(98)连接的部分设为根部角部(91、92),
上述根部角部在上述圆筒孔的轴向视中形成为凸曲面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促动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缺口的内壁面包括与上述根部角部相连接且在上述圆筒孔的轴向视中形成为平面状的平面部(93、94);
上述咬入部一直伸出到上述平面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促动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平面部是与一方的上述根部角部(91)连接的第1平面部(93)、或与另一方的上述根部角部(92)连接的第2平面部(94);
在上述圆筒孔的轴向视中,上述第1平面部及上述第2平面部平行于位于上述第1平面部和上述第2平面部的中间且经过上述圆筒孔的轴心(AX1)的直线(L)。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促动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缺口的内壁面的径向外侧的边角部(95、96、113)在上述圆筒孔的轴向视中形成为凹曲面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促动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边角部(113)是上述缺口的内壁面中将一方的上述根部角部侧与另一方的上述根部角部侧相连接的1个凹曲面。
6.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促动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输出杆具有:
轴固定部(83),具有上述圆筒孔;
连杆连接部(84),连接其他部件的连杆;以及
阶差部(85),使上述连杆连接部相对于上述轴固定部向上述圆筒孔的轴向一侧偏移;
上述阶差部具有2个弯曲部位(101);
上述弯曲部位的外侧凸曲面(102)的曲率半径(R1)是上述弯曲部位的内侧凹曲面(103)的曲率半径(R2)与上述阶差部的厚度(t)之和。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促动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连杆连接部相对于上述轴固定部的偏移量(x)是上述输出轴相对于上述轴固定部的突出量(y)以上。
8.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促动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输出杆由不锈钢构成。
9.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促动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输出杆是冲压零件,并被设置成:上述圆筒孔的塌角(104)位于上述阶差面侧,上述圆筒孔的断裂面(106)位于上述扩径部侧。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促动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圆筒孔的剪切面(105)占上述输出杆的厚度的3分之2以上。
11.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促动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缺口的周向的宽度(b)比上述输出杆的厚度小。
12.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促动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根部角部的曲率半径是0.2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电装,未经株式会社电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75326.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