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护罩脊柱进入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80058099.7 | 申请日: | 2018-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7836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2 |
发明(设计)人: | M.王;D.汤姆门;J.里克特;R.阿萨克;R.费斯勒;C.梅伦;S.B.谭;W.泰勒;E.伯曼;M.怀特;P.日诺;R.科恰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美多斯国际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00 | 分类号: | A61B17/00;A61B17/34;A61B34/2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杨忠;金飞 |
地址: | 瑞士勒***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护罩 脊柱 进入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进入椎间盘的进入装置,该进入装置具有外护罩,该外护罩包括具有从皮肤向下到达小关节线的较大直径(约16mm至30mm)的进入护罩,以及内护罩,该内护罩具有延伸穿过进入护罩并向下到达椎间盘水平面的第二较小直径(约5mm至12mm)。这结合了直接视觉显微手术/小切口方法和经皮“超‑MIS”技术的优点。
背景技术
现今,通过微开管和牵开器在显微镜视图下进行的显微外科脊柱骨切除术和脊柱减压术正在成为脊柱手术护理的标准。这些进入工具通常具有介于约16mm和30mm之间的内径。这里,在脊柱外科医生熟悉入路和减压技术的情况下,以及在可以使用标准设备和器械的情况下,应当将这些已知技术视为可以进一步创新的基础。
然而,进行安全椎间盘进入所穿过的Kambin三角区的解剖窗口的尺寸非常有限。可以通过切除上关节突的至少一部分来放大该进入窗口。但无论如何,经由这种入路将植入物安全地引入到椎间隙所需的工作护罩的长度必须在直径约8mm至12mm的范围内,从而从小关节线到达椎间盘进入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人设想通过以上提及的第一外护罩引入第二内护罩。第二内护罩延伸经过第一外护罩以到达紧邻神经组织的位置,由此遮护神经使其避开穿过椎间盘间隙的器械或装置。在这个步骤中,外护罩允许内护罩的可视安全放置。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提供了一种外护罩(其可以为例如管或刀片),所述外护罩包括从皮肤向下到达骨线的具有较大直径(约12mm至30mm)的进入护罩,其中具有第二较小直径(约5mm至12mm)的内护罩延伸经过进入护罩并且向下到达椎间盘水平。这将显微外科/微创入路的直接可视的益处和经皮技术相结合(图1a至图b和图2)。
外护罩具有多个特征和优点。首先,外护罩鞥能够在显微镜视图下的标准显微外科减压/骨切除术期间,基于熟悉MIS技术的外科医生能够执行的标准过程,实现周围软组织的分离和保护以及可视化。其次,外护罩能够在小关节或小关节各部分的检测和移除期间,基于熟悉MIS技术的外科医生能够执行的标准过程,实现周围软组织的分离和保护以及可视化。第三,外护罩能够在牵开敏感组织和非牵开敏感组织之间的边界(例如,小关节线)的下方在直接可视控制下,基于熟悉MIS技术的外科医生能够执行的标准过程,实现敏感(例如,神经)组织(穿出神经根、下行神经根、硬脑膜)的识别、制备和保护。第四,外护罩能够在直接可视控制下,实现内护罩的插入以及内护罩在椎间盘间隙中或椎骨上的可能对接。
同样,内护罩具有多个特征和优点。首先,它能够保护神经组织(穿出神经根、下行神经根、硬脑膜)免受被引入椎间盘的器械的影响。其次,它能够引导椎间盘器械(椎间盘切除器械、可视化器械、椎间盘切除验证器械、植入物插入器械、骨移植物填充器械)。第三,由于外护罩的尺寸较小,可以以对脊柱后柱区域的骨和软组织的最小的损伤或创伤来插入护罩,这与经皮进入器械相当。
因此,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进入患者体内的椎间盘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在所述患者的皮肤中制造切口,
b)通过切口经皮地插入具有基本上管状形状的外护罩(诸如管或多槽牵开器),所述外护罩具有适于从切口延伸到患者脊柱中的敏感组织与不敏感组织之间的边界(例如,上关节突(SAP)或椎板)的长度,
c)将这个外护罩固定到椎弓根锚固件,
d)插入外护罩整体式光学可视化器械,
e)切除上关节突的一部分,和/或执行显微外科减压手术
f)穿过外护罩插入内护罩或从外护罩展开内护罩,使得内护罩的远侧端部部分延伸到椎间盘,内护罩具有外表面,
g)使所述护罩的所述外表面与神经根接触以防护所述神经根,
h)将任何组织的显微外科减压示为引起神经卡压,
i)抽取椎间盘材料,包括从椎骨终板移除软骨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美多斯国际有限公司,未经美多斯国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5809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