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运动引导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880056478.2 | 申请日: | 2018-08-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658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3 |
| 发明(设计)人: | 岸弘幸;和田光真;安武宽正;大岛衣梨子;青木慎史;角田拓磨 | 申请(专利权)人: | THK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F16C29/06 | 分类号: | F16C29/06 |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刘建 |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运动 引导 装置 | ||
该运动引导装置(10)具备:轨道构件(11),其具有滚动体滚行面(11a);移动构件(13),其具有滚动体返回通路(23)以及与滚动体滚行面(11a)对置的负载滚动体滚行面(13a);一对盖构件(17),它们具有将负载滚动体滚行面(13a)与滚动体返回通路(23)连接的方向转换路(25);以及多个滚动体(12),它们以滚行自如的方式排列在由滚动体滚行面(11a)与负载滚动体滚行面(13a)构成的负载滚动体滚行路(22)、滚动体返回通路(23)、以及一对方向转换路(25)。而且,方向转换路(25)与负载滚动体滚行路(22)的边界部(X)处的滚动体(12)与方向转换路(25)的间隙构成为小于方向转换路(25)与负载滚动体滚行路(22)的边界部(X)处的滚动体(12)与滚动体滚行面(11a)的间隙。通过具备这种结构,在该运动引导装置(10)中,能够使滚动体在从无负载区域转移至负载区域时进行顺畅的滚动运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工作台等移动体的直线运动或者曲线运动进行引导的线性引导件等运动引导装置的改良。
背景技术
作为用于对工作台等移动体的直线运动、曲线运动进行引导的机械要素,在引导部分夹设有滚珠、滚轮等滚动体的运动引导装置能够得到轻快的动作,因此被利用于机器人、机床、半导体/液晶制造装置、医疗设备等各种各样的领域。
作为运动引导装置的一种的线性引导件具备:轨道导轨,其安装于基座;以及移动块,其以能够相对运动的方式组装于轨道导轨并且安装有移动体。在轨道导轨形成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滚动体滚行面。在移动块形成有与滚动体滚行面对置的负载滚动体滚行面,并且设置有使滚动体循环的滚动体循环路径。在轨道导轨的滚动体滚行面与移动块的负载滚动体滚行面之间以滚行自如的方式排列滚动体。在移动块相对于轨道导轨相对地进行直线运动时,在轨道导轨与移动块之间排列的滚动体进行滚动运动,同时在滚动体循环路径内循环。
在使用这种滚动型的运动引导装置时,需要使在滚动体循环路径内一边滚动运动一边循环的多个滚动体顺畅地循环的结构。特别是,在滚动体位于轨道导轨的滚动体滚行面与移动块的负载滚动体滚行面之间时,滚动体在两滚行面之间一边承受负载一边滚动运动,另一方面,在设置于移动块的滚动体循环路径内,滚动体以无负载的状态循环。即,多个滚动体由于在由负载区域与无负载区域构成的无限循环路内滚动运动,因此若无法在负载区域与无负载区域的边界使滚动体顺畅地滚动运动,则滚动体以及滚行面的磨损增加,或者成为提早达到寿命的原因。
因此,在现有技术的线性引导件等运动引导装置中,例如如下述专利文献1所示那样提出一种着眼于从负载区域转移至无负载区域的滚动体的状态,并对用于将处于该状态的滚动体顺畅地铲起的铲起部的形状进行改进的技术。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3/065663号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如上述的专利文献1所代表那样,在现有技术的运动引导装置中,虽然着眼于从负载区域转移至无负载区域的滚动体的状态并提出改进技术,但是着眼于滚动体从无负载区域转移至负载区域时的滚动体的技术方案并不充分。特别是,在最近的运动引导装置的技术领域中,引导运动的高速化、装置的长寿命化的要求不断提高,因此若能够提出用于实现至今仍未充分研究的滚动体从无负载区域转移至负载区域时的滚动体的顺畅的滚动运动的改进技术,则能够提高在运动引导装置的技术领域中的竞争力,并且能够确保技术优势。
本发明人等鉴于上述的现有技术所存在的课题而完成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线性引导件等运动引导装置的技术领域中,通过在无限循环路内无限循环的滚动体在从无负载区域转移至负载区域时进行顺畅的滚动运动,从而能够使滚动体以及滚行面产生的磨损极小化,并且能够实现低噪声化、实现装置寿命的延长的技术。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THK株式会社,未经THK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5647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