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交通工具纵梁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880052814.6 | 申请日: | 2018-08-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442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3 |
| 发明(设计)人: | A.冈瑟;M.施米特;M.托勒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昊汽车德国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2D21/15 | 分类号: | B62D21/15;B62D25/08;B60R19/3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张建锋 |
| 地址: | 德国阿***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交通工具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交通工具纵梁装置(1),其带有两个沿z方向相互间隔的、设计为在碰撞情况中吸能的纵梁(2、3),并且带有连接构件(6),连接构件带有在一个平面中的主延伸段并且带有上部的附接部段(8)和下部的附接部段(9),所述纵梁(2、3)通过所述连接构件相互连接。所述连接构件(6)以其主延伸平面平行于通过所述连接构件连接的纵梁(2、3)的纵向延伸布置。两个附接部段(8、9)分别具有两个沿纵梁(2、3)的纵向延伸彼此间隔地布置的附接点(12、12.1、13、13.1),连接构件(6)在所述附接点处与相应的纵梁(2、3)连接,而处于所述附接点(12、12.1、13、13.1)之间的连接构件部段不与相应的纵梁(2、3)连接。所述连接构件(6)在其处于所述附接点(12、12.1、13、13.1)之间的部段中沿纵梁(2、3)的纵向延伸的方向相较于承载附接点(12、12.1、13、13.1)的部段更弱地设计,以便吸收碰撞能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交通工具纵梁装置,其带有两个沿z方向相互间隔的、设计为在碰撞情况中吸能的纵梁,并且带有连接构件,连接构件带有在一个平面中的主延伸段并且带有上部的附接部段和下部的附接部段,所述纵梁通过所述连接构件相互连接。
背景技术
在交通工具端部区域中、主要在车前部中的纵梁装置用于在碰撞情况中将碰撞能量经由多个负载路径导入交通工具中。这种交通工具纵梁装置通常包括至少两个配属于一个交通工具侧的、并且沿垂直方向(z方向)相叠地彼此有间距地布置的纵梁。它们可以在其横截面形状和横截面积方面设计为不同的。在这种纵梁装置的至少一个纵梁上在中间连接所谓碰撞盒的情况下附接有保险杠的横梁。纵梁的碰撞盒是交通工具的碰撞管理系统的部件并且用于在碰撞情况中从一定程度的碰撞能量起用于吸能,方式是碰撞盒由于碰撞能量而至少在一个部段中塑性变形。甚至多个纵梁也并入交通工具的碰撞管理系统中。在碰撞能量更大导致碰撞盒的完全变形的情况下,甚至纵梁也应通过变形吸收碰撞能量。在每个交通工具侧面的纵梁甚至在此也并入碰撞管理系统中,以便通过多个负载路径将碰撞的能量导入车身中。在这种设计中,配设有至少两个沿z方向相叠地布置的纵梁,它们分别通过连接构件相互连接。
专利文献DE 10 2014 219 433 A1公开一种用于机动车车身前端的车身装置。这种车身装置具有底部的主纵梁装置、上部的支承装置和牵拉带,在主纵梁装置的前端部上布置有保险杠横梁,上部的支承装置在车轮悬架上方延伸,牵拉带在第一固定位置处固定在主纵梁装置的前部区域中,在第二固定位置处固定在上部的支承装置上。上部的支承装置利用减振支柱支撑梁与纵梁连接。在纵梁的沿行驶方向指向的端部上连接有碰撞盒,碰撞盒支撑保险杠横梁。在这种已知的车身布局中碰撞吸收在碰撞盒中进行。导入纵梁的能量通过减振支柱支撑梁分为两个上下叠置的负载路径。纵梁连同其上部的支撑装置不参与吸能。
由专利文献DE 10 2006 041 092 B4已知机动车的车身的具有车身构件的变皱区,该车身构件包括多个空腔并且因此设计为变形元件,以便以此有助于机动车车身的变皱区的折皱长度的延长。此外,这种车身构件还具有支撑区域,该支撑区域布置为相对于支撑型材的配属的端部有间距,其中,该支撑型材在事故导致施加力时在车身构件的支撑区域处额外地支撑。该变皱区直接邻接在乘员舱上。由于该设计方案,在变皱区内部碰撞能量被分为两个水平地相互有间距的负载路径。在此现有技术中并不涉及带有两个相叠的纵梁的交通工具纵梁装置。
专利文献DE 601 26 209 T2公开了一种具有加强的下部纵梁的构造结构,该下部纵梁通过螺栓与上部纵梁连接。由于两个纵梁在不同平面中的这种连接,造成用于机动车的构造结构的加固,这减小了变形能量的吸收能力。该构造结构以此无法用于吸收由变形导致的能量进而并入主动的碰撞管理系统。
由专利文献DE 103 35 257 A1已知一种机动车车身的前端部,其实现了前端部的特别简单和节省重量的构造方式。在此使用加固装置,该加固装置将冷却器横梁和保险杠横梁相互连接。因此该现有技术也不涉及具有两个相叠布置的纵梁的交通工具纵梁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昊汽车德国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奇昊汽车德国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5281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