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交通工具纵梁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880052814.6 | 申请日: | 2018-08-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442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3 |
| 发明(设计)人: | A.冈瑟;M.施米特;M.托勒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昊汽车德国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2D21/15 | 分类号: | B62D21/15;B62D25/08;B60R19/3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张建锋 |
| 地址: | 德国阿***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交通工具 装置 | ||
1.一种交通工具纵梁装置,其带有两个沿z方向相互间隔的、设计为在碰撞情况中吸能的纵梁(2、3、3.1),并且带有连接构件(6、6.1),连接构件带有在一个平面中的主延伸段并且带有上部的附接部段(8)和下部的附接部段(9),所述纵梁(2、3、3.1)通过所述连接构件相互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构件(6、6.1)以其主延伸平面平行于通过所述连接构件连接的纵梁(2、3、3.1)的纵向延伸,两个附接部段(8、9)分别具有两个沿纵梁(2、3、3.1)的纵向延伸相对彼此有间距地布置的附接点(12、12.1、13、13.1),连接构件(6、6.1)在所述附接点处与相应的纵梁(2、3、3.1)连接,而处于所述附接点(12、12.1、13、13.1)之间的连接构件部段不与相应的纵梁(2、3、3.1)连接,所述连接构件(6、6.1)在其处于所述附接点(12、12.1、13、13.1)之间的部段中、为了吸收碰撞能量、沿纵梁(2、3、3.1)的纵向延伸的方向相较于承载附接点(12、12.1、13、13.1)的部段更弱地设计。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工具纵梁装置,其特征在于,上部的附接部段(8)的每个附接点(12、12.1)沿所述连接构件(6、6.1)的z方向和下部的附接部段(9)的附接点(13、13.1)对齐。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交通工具纵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附接部段(8、9)具有沿所述连接构件(6、6.1)的z方向延伸的、承载附接点(12、12.1、13、13.1)的突出部(10、10.1、11、11.1)。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工具纵梁装置,其特征在于,上部的附接部段(8)在与下部的附接部段(9)附接到下部的纵梁(3、3.1)上的平面不同的平面中附接在上部的纵梁(2)上。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交通工具纵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构件(6、6.1)利用其上部的附接部段(8)与上部的纵梁(2)的面向y方向的侧面(17)连接,并且利用其下部的附接部段(9)与下部的纵梁(3、3.1)的面向z方向的侧面连接。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工具纵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构件(6、6.1)在其沿纵梁(2、3、3.1)的纵向延伸相间隔的附接点(12、12.1、13、13.1)之间具有至少一个碰撞结构,用于导致在能量吸收情况中确定的变形。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交通工具纵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碰撞结构设计为压制部(15)、槽和/或从所述连接构件(6、6.1)的切口(14)。
8.按照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交通工具纵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构件(6、6.1)是带有相对于连接构件的平面式延伸结构折边的边缘的(7、7.1)被成形的钢板构件。
9.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交通工具纵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构件(6、6.1)包括居中的切口(14)。
10.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交通工具纵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口(14)被环绕的压制部(15)包围。
11.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工具纵梁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构件(6、6.1)角形地设计并且具有在y-z平面中延伸的壁(20)。
1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工具纵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构件(6、6.1)利用机械的固定器件附接到纵梁(2、3、3.1)上。
1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工具纵梁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连接构件把三个沿交通工具的z方向相互有间距的纵梁相互连接并且为此具有沿x方向相互间隔的附接点,以便连接构件能在沿x方向相互间隔的附接点处附接到每个纵梁上。
1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工具纵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构件(6、6.1)在碰撞吸能盒的面向车身的端部与碰撞吸能盒(4、4.1)相邻地布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昊汽车德国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奇昊汽车德国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52814.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