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座椅控制台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52121.7 | 申请日: | 2018-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324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0 |
发明(设计)人: | A·胡夫;F·克勒;S·克莱因德尔;R·马丁;K·胡夫纳格尔;R·佩纳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马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N2/06 | 分类号: | B60N2/06;B60N2/42;B60N2/427 |
代理公司: | 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1038 | 代理人: | 闫娜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座椅 控制台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座椅控制台,其具有至少一个车辆侧的引导元件(32)和至少一个平行于所述车辆侧的引导元件(32)设置的座椅侧的引导元件(22)以及至少一个由驱动装置(40)加载的纵向调节装置(42),所述纵向调节装置设计为,用于引起在车辆侧的引导元件(32)与座椅侧的引导元件(22)之间的相对调节,所述车辆座椅控制台设计为,使得所述纵向调节装置(42)设置在所述座椅侧的引导元件(22)与力限制装置(5;105;205;305;405;505)之间,所述力限制装置自身与车辆侧的引导元件(32)相耦联。在此提供按照材料挤压、摩擦或者材料分离的原理起作用的不同构造的力限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座椅控制台。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具有这样的车辆座椅控制台的车辆座椅以及一种具有至少一个这种车辆座椅的机动车。
背景技术
自数十年来,安全带系统和安全气囊是机动车的公认的乘员保护系统。在车辆碰撞的情况下,这些乘员保护系统主要仅在限定的、直立的座椅位置中减少对车辆乘员的负荷。然而,特别是在全自动行驶的情况下躺卧位置越来越重要,从而在这样的躺卧位置中也必须保证适当的乘员保护。然而利用已知的乘员保护系统,在车辆碰撞的情况下无法充分地减小对处于躺卧或半躺卧位置中的乘客的负荷。因此,需要进一步开发乘员保护系统,通过所述乘员保护系统在车辆碰撞的情况下即使处在躺卧或半躺卧的位置中车辆乘员的身体的加速度也被限制到规定的程度。为此,可以规定在车辆座椅与车辆底盘之间的抑制动能的可相对移动性。如果车辆座椅控制台出于座椅纵向调节的目的而设有自锁的纵向调节装置、例如设有螺杆驱动装置,则在此首先必须首先解除自锁以便能实现所述可相对移动性,因此必须在纵向调节装置中进行解耦。这需要具有附加的传感机构耗费的复杂的结构。
由DE 103 53 245A1已知一种用于车辆座椅的纵向调节装置,在所述纵向调节装置中在座椅侧的引导装置和与紧固于车辆上的螺杆轴相接合的螺杆之间设有力限制装置,所述力限制装置在过载的情况下被压缩并且因此在吸收动能的情况下变形。为了引入这样的材料压缩所需要的触发力是显著的并且也许对于在座椅上处于静止或者躺卧位置的人来说可能高到不可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给出一种同类型的车辆座椅控制台,其构成为用于在车辆碰撞的情况下可靠充分地限制对处于车辆座椅上的人的身体的负荷,即使该人处于躺卧或者半躺卧的位置,而无需用于取消纵向调节装置自锁的耗费的传感机构。
一种车辆座椅控制台具有至少一个车辆侧的引导元件和至少一个平行于所述车辆侧的引导元件设置的座椅侧的引导元件以及至少一个由驱动装置加载的纵向调节装置,所述纵向调节装置设计为,用于引起在车辆侧的引导元件与座椅侧的引导元件之间的相对调节,按照第一实施方式,所述车辆座椅控制台的特征在于,所述纵向调节装置设置在所述座椅侧的引导元件与力限制装置之间,所述力限制装置具有力限制元件,所述力限制元件一方面与纵向调节装置相耦联并且另一方面与所述车辆侧的引导元件相耦联,其中,所述力限制元件具有变形区段,所述变形区段在作用到其上的力超过预定的力阈值的情况下变形并且所述变形区段具有通孔与从该通孔出发的且沿力限制装置的纵向方向延伸的缝隙,并且其中,所述力限制元件还具有挤压体,所述挤压体延伸穿过通孔并且所述挤压体的厚度大于缝隙的宽度。
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马股份公司,未经宝马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5212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汇流条单元以及马达
- 下一篇:金属醇盐化合物、薄膜形成用原料及薄膜的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