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扭矩传递用接头及电动式助力转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46811.1 | 申请日: | 2018-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145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5 |
发明(设计)人: | 黑川祥史;濑川彻;石井彻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D1/02 | 分类号: | F16D1/02;B62D5/04;F16D3/50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张敬强;李平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扭矩 传递 接头 电动 助力 转向 装置 | ||
1.一种扭矩传递用接头,其特征在于,
具备中间传递部件和一对端部传递部件,
上述中间传递部件在径向一侧的周面具有沿周向交替配置有凹部和凸部的中间侧凹凸部,
上述一对端部传递部件沿轴向排列地配置于上述中间传递部件的径向一侧,而且上述一对端部传递部件分别具有:在径向另一侧的周面沿周向交替配置凹部和凸部而成的端部侧凹凸部;以及在该一对端部传递部件彼此配备于互相接近的一侧的轴向端部的预备卡合部,
在上述一对端部传递部件的上述端部侧凹凸部在轴向上互相分离的状态下,该端部侧凹凸部的上述凸部与上述中间侧凹凸部的上述凹部卡合,以及,
上述一对端部传递部件的上述预备卡合部以具有周向间隙的状态互相卡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矩传递用接头,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组装于上述中间传递部件的轴向两侧部的一对弹性部件,
上述一对端部传递部件的上述端部侧凹凸部的上述凸部相对于上述一对弹性部件卡合,且相对于上述中间侧凹凸部的上述凹部以具有周向间隙的状态卡合,以及,
上述一对端部传递部件的预备卡合部彼此之间的上述周向间隙构成为比上述中间侧凹凸部的上述凹部与上述一对端部侧凹凸部的上述凸部之间的上述周向间隙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扭矩传递用接头,其特征在于,
上述一对端部传递部件的上述预备卡合部分别由沿周向等间距配置的多个预备片构成,
上述一对端部传递部件中的一方的端部传递部件的预备片和上述一对端部传递部件中的另一方的端部传递部件的预备片在周向上逐个交替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扭矩传递用接头,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一对端部传递部件之间,上述多个预备片及上述端部侧凹凸部互相构成为同形状且同大小,
上述多个预备片的个数与上述端部侧凹凸部的上述凹部的个数相同,以及,
上述多个预备片分别配置于夹在上述端部侧凹凸部的上述凹部及上述凸部中的沿周向彼此相邻的凹部和凸部各自的周向中央位置之间的周向范围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扭矩传递用接头,其特征在于,
上述多个预备片分别配置于夹在上述端部侧凹凸部的上述凸部中的一个凸部的周向中央位置与上述一个凸部和与该一个凸部相邻的凸部之间的周向中央位置之间的周向范围内。
6.一种电动式助力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外壳;
蜗轮,其相对于上述外壳旋转自如地被支撑;
蜗杆,其具备蜗杆轴及设于该蜗杆轴的外周面并与上述蜗轮啮合的蜗杆齿,且相对于上述外壳旋转自如地被支撑;
电动马达,其具备用于旋转驱动上述蜗杆的输出轴;以及,
扭矩传递用接头,其能够进行扭矩传递地连接上述电动马达的上述输出轴和上述蜗杆轴,
上述扭矩传递用接头由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扭矩传递用接头构成,上述一对端部传递部件中的一方的端部传递部件固定于上述电动马达的上述输出轴的前端部或与之一体成形,而且上述一对端部传递部件中的另一方的端部传递部件固定于上述蜗杆轴的基端部或与之一体成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精工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精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46811.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数据处理中的入侵检测和缓解
- 下一篇:将文件复制和迁移到辅助存储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