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体化成型体及其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80046782.9 | 申请日: | 2018-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6918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06 |
发明(设计)人: | 铃木贵文;仙头裕一朗;今井直吉;滨口美都繁;本间雅登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丽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29C45/14 | 分类号: | B29C45/14;B29C70/20;B32B5/28;B29K105/12;B29L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杨宏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体化 成型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一体化成型体,其是具有不连续纤维(a1)和树脂(a2)的增强基材(a)与具有不连续纤维(b1)和树脂(b2)的注射成型体(b)一体化而成的一体化成型体,
将增强基材(a)的长轴方向划分为10等份而得的各区域中的不连续纤维(a1)的取向角度之差在10°以内,
增强基材(a)覆盖注射成型体(b)的熔接线的局部或全部而与注射成型体(b)一体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成型体,其中,增强基材(a)与注射成型体(b)的接合强度为7MPa以上,
一体化成型体中的增强基材(a)的厚度的偏差为10%以内。
3.一体化成型体,其是具有不连续纤维(a1)和树脂(a2)的增强基材(a)与具有不连续纤维(b1)和树脂(b2)的注射成型体(b)一体化而成的一体化成型体,
增强基材(a)与注射成型体(b)的接合强度为7MPa以上,
一体化成型体中的增强基材(a)的厚度的偏差为10%以内,
增强基材(a)覆盖注射成型体(b)的熔接线的局部或全部而与注射成型体(b)一体化。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体化成型体,其中,增强基材(a)实质上显示出各向同性。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体化成型体,其中,增强基材(a)的线膨胀系数为7×10-6/K以下。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一体化成型体,其中,增强基材(a)的弯曲弹性模量为10GPa以上。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一体化成型体,其中,增强基材(a)为带状。
8.一体化成型体的制造方法,其是将具有不连续纤维(a1)和树脂(a2)的增强基材(a)配置于模具内,使增强基材(a)与具有不连续纤维(b1)和树脂(b2)的注射成型体(b)的熔接线一体化的一体化成型体的制造方法,其中,
将增强基材(a)配置于模具内时的、将增强基材(a)的长度方向划分为10等份而得的各区域中的不连续纤维(a1)的取向角度之差在10°以内。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体化成型体的制造方法,其中,将增强基材(a)配置于模具内时,不与模具接触的增强基材的面积的比率为5%以下。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一体化成型体的制造方法,其中,对增强基材(a)进行预备赋形后嵌入模具并进行成型。
11.一体化成型体的制造方法,其是将具有不连续纤维(a1)和树脂(a2)的增强基材(a)与具有不连续纤维(b1)和树脂(b2)的注射成型体(b)的熔接线一体化的一体化成型体的制造方法,其中,
就增强基材(a)而言,将所述增强基材(a)铺叠于注射成型体(b)时的、将增强基材(a)的长度方向划分为10等份而得的各区域中的不连续纤维(a1)的取向角度之差在10°以内。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体化成型体的制造方法,其中,将增强基材(a)铺叠于注射成型体(b)时,不与注射成型体(b)接触的增强基材的面积的比率为5%以下。
13.如权利要求8~12中任一项所述的一体化成型体的制造方法,其中,增强基材(a)实质上显示出各向同性。
14.如权利要求8~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体化成型品的制造方法,其中,增强基材(a)的线膨胀系数为7×10-6/K以下。
15.如权利要求8~1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体化成型体的制造方法,其中,增强基材(a)的弯曲弹性模量为10GPa以上。
16.如权利要求8~15中任一项所述的一体化成型体的制造方法,其中,增强基材(a)为带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丽株式会社,未经东丽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46782.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