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机动车的手动变速器的、具有通过耦连杆耦连的配重的换挡操作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44976.5 | 申请日: | 2018-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3223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7 |
发明(设计)人: | A.赫特;N.卢瑟;M.赫勒;G.米勒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61/24 | 分类号: | F16H61/24;F16H61/3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孟婧 |
地址: | 德国沃***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机动车 手动 变速器 具有 通过 连杆 配重 换挡 操作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的手动变速器的换挡操作装置(1),所述换挡操作装置(1)能够通过机动车的手动换挡杆操作。所述换挡操作装置(1)在此具有用于操作变速器的换挡轴的换挡操作杆(2)。所述换挡操作杆、并且由此尤其是换挡轴在此能够通过换挡绳索传动装置(3)围绕换挡旋转轴线(DS)旋转。通过使所述换挡操作杆(2)通过耦连杆(4)与能旋转地支承在支承座(5)上的配重(6)连接,尤其以成本低廉、节省重量和/或节省结构空间的方式改善了交通工具驾驶员的舒适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的手动变速器的换挡操作装置,其中,能够通过机动车的手动换挡杆操作所述换挡操作装置,其中,所述换挡操作装置具有用于操作变速器的换挡轴的换挡操作杆,其中,所述换挡操作杆并且由此换挡轴能够通过换挡绳索传动装置围绕换挡旋转轴线旋转,其中,所述换挡操作杆通过耦连杆与能旋转地支承在支承座上的配重连接,按照本发明,所述换挡操作杆、并且由此换挡轴能够通过选择绳索传动装置平移地沿着所述换挡轴的轴向移动,并且所述支承座是所述换挡绳索传动装置的支承座和所述选择绳索传动装置的支承座,其中,所述支承座借助弹性的元件振动脱耦地固定在变速器壳体上,其中,所述换挡操作杆未支承在所述支承座上。
背景技术
由专利文献DE 10 2012 220 344 A1已知一种用于机动车的手动变速器的换挡操作装置,所述换挡操作装置能够通过机动车的手动换挡杆操作并且具有用于操作变速器的换挡轴的换挡操作杆。在此,换挡操作杆并且由此换挡轴能够通过换挡绳索传动装置围绕换挡旋转轴线旋转。在此,在所述换挡操作杆上固定有配重。
由专利文献DE 10 2012 000 306 A1已知一种用于机动车的手动变速器的换挡操作装置,所述换挡操作装置具有至少两个配重,所述配重这样与传动元件耦连,使得通过所述传动元件的振动将所述至少两个配重置于彼此相反的振动中。
由专利文献DE 102 10 972 A1已知一种用于具有换挡轴的机动车的换挡操作装置,所述换挡操作装置具有与换挡轴移动的附加配重。
然而在现有技术中已知的换挡操作装置尚未最佳地构造。因此从机动车的发动机传递至配重上的振动可能在手动换挡杆中引起更强烈的振动和/或造成声学上的不良影响。这可能对交通工具驾驶员的舒适性造成不良影响。此外,由现有技术已知的换挡操作装置通常需要较大的结构空间。这可能导致必须使其它交通工具部件的结构空间与用于换挡操作装置的结构空间适配和/或由于结构空间的局限使惯性较大程度地被限制。此外,由现有技术已知的换挡操作装置通常带来较高的制造成本和/或较高的重量。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这样设计和改进开篇所述的换挡操作装置,使得能够尤其成本低廉地、节省重量地和/或节省结构空间地改善交通工具驾驶员的舒适性。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一种用于机动车的手动变速器的换挡操作装置解决,其中,能够通过机动车的手动换挡杆操作所述换挡操作装置,其中,所述换挡操作装置具有用于操作变速器的换挡轴的换挡操作杆,其中,所述换挡操作杆并且由此换挡轴能够通过换挡绳索传动装置围绕换挡旋转轴线旋转,其中,所述换挡操作杆通过耦连杆与能旋转地支承在支承座上的配重连接,按照本发明,所述换挡操作杆、并且由此换挡轴能够通过选择绳索传动装置平移地沿着所述换挡轴的轴向移动,并且所述支承座是所述换挡绳索传动装置的支承座和所述选择绳索传动装置的支承座,其中,所述支承座借助弹性的元件振动脱耦地固定在变速器壳体上,其中,所述换挡操作杆未支承在所述支承座上。
换挡操作装置在此尤其能够通过机动车的手动换挡杆操作。换挡操作装置在此尤其具有用于操作变速器的换挡轴的换挡操作杆。所述换挡操作杆并且例如由此换挡轴在此尤其能够通过换挡绳索传动装置或者说换挡牵引索围绕换挡旋转轴线旋转。
换挡操作杆在此尤其通过耦连杆与能旋转地支承在支承座(支座)上的配重或者说质量连接,所述支承座尤其也振动脱耦地支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未经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4497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