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横向承载件和两个碰撞吸能盒的保险杠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39920.0 | 申请日: | 2018-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700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4 |
发明(设计)人: | J·莫斯特;J·德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奥迪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9/34 | 分类号: | B60R19/34;B60R1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吴鹏;牛晓玲 |
地址: | 德国因戈***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横向 承载 两个 碰撞 吸能盒 保险杠 组件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10)的保险杠组件(1),所述保险杠组件包括:两个碰撞吸能盒(2.1、2.2)和横向承载件(3),该横向承载件与所述两个碰撞吸能盒(2.1、2.2)的端部耦合。根据本发明提出,碰撞吸能盒(2.1、2.2)被设计为分别具有能沿车辆纵向方向(x方向)变形的第一碰撞吸能盒部段(2.11、2.21)和能沿车辆纵向方向(x方向)变形的第二碰撞吸能盒部段(2.12、2.22),横向承载件(3)被设计成中间部段(3.0),该中间部段具有沿车辆横向方向(y方向)连接在中间部段的各个端部上的端部部段(3.1、3.2),其中,端部部段(3.1、3.2)分别支撑在第一碰撞吸能盒部段(3.11、2.21)上,中间部段(3.0)仅支撑在第二碰撞吸能盒部段(2.12、2.22)上,在由于柱载荷情况而引发的、向横向承载件(3)的中间部段(3.0)输入能量的情况中,第二碰撞吸能盒部段(2.12、2.22)能以吸收能量的方式变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横向承载件和两个碰撞吸能盒的保险杠组件。
背景技术
这种保险杠组件例如由文献DE 10 2013 000 269 A1已知。在这种已知的保险杠组件中,横向于车辆纵向方向延伸的横向承载件通过两个碰撞吸能盒借助于法兰板或撞击板与车辆纵向承载件耦合。
由文献WO 2011/002344 A1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保险杠组件,该保险杠装置具有两个碰撞吸能盒,每个碰撞吸能盒都集成有闭合的轮廓。该保险杠组件具有中间部段和两个端部部段,其中该中间部段的端部和端部部段的与中间部段相邻的端部被焊接在一起以形成碰撞吸能盒。中间部段和两个端部均具有朝向车辆方向开放的U形轮廓,其中,中间部段的端部和端部部段的相邻端部具有逆向的U形轮廓并且被焊接在一起以形成碰撞吸能盒。
根据文献DE 102 23 674 A1所述的保险杠组件包括中间部段和相应布置在该中间部段的端部上的端部部段,其中,端部部段构造为角状并带有碰撞吸能盒。中间部段相应在端侧与端部部段的角区域连接,从而碰撞吸能盒可以与车辆的纵向承载件连接,并且端部部段的自由端指向前轮。
这种保险杠组件的横向承载件用于,将例如居中地撞击到车辆上的物体的碰撞能量(所谓的柱载荷情况(Pfahllastfall))导入碰撞吸能盒中并随后导入纵向承载件中。由此,在较轻微的事故中车身和其它对于交通安全性重要的组件,例如前灯、冷却器等等应该被保护以防止损坏。此外,这种保险杠组件也有利于在快速的碰撞事故下的被动乘员的安全性。通常,这种保险杠组件应遵循生效的法律-和安全要求,然而这种保险杠组件对于具有内燃机的车辆被优化并且遮盖平面的、被完全或部分覆盖的撞击者或事故当事方。
然而在纯电动车中取消了内燃机,该内燃机在机动车中是重要的载荷分配器,以用于在线形的载荷导入、例如在居中的树撞击或柱撞击(所谓的柱载荷情况)中保护乘员或其它对于安全性重要的构件。在这种情况下,保险杠组件的横向承载件必须能够有助于使载荷分散和能量吸收。然而利用已知的保险杠组件不能达到预期的程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改进开头所述类型的用于车辆的、特别是用于电动车的保险杠组件,即,在柱载荷情况下实现,将载荷最佳地导入到车辆车身中。
所述目的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保险杠组件实现。
这种用于车辆的保险杠组件具有:
-两个碰撞吸能盒,这两个碰撞吸能盒分别被两件式地设计为包括能沿车辆纵向方向变形的第一碰撞吸能盒部段和能沿车辆纵向方向变形的第二碰撞吸能盒部段,
-横向承载件,该横向承载件与所述两个碰撞吸能盒的端部耦合,横向承载件被设计为具有中间部段,该中间部段具有沿车辆横向方向连接在中间部段的各个端部上的端部部段,其中,
-端部部段分别支撑在第一碰撞吸能盒部段上,
-中间部段仅支撑在第二碰撞吸能盒部段上,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奥迪股份公司,未经奥迪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3992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