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空中货物运输的系统与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80038061.3 | 申请日: | 2018-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8535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1 |
发明(设计)人: | 巴特·珍·玛丽·古维尔茨;伊万·乔斯·克里斯汀·佩特斯;克里斯·罗蒂尔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人机-未来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D9/00 | 分类号: | B64D9/00;A47G29/14 |
代理公司: | 11270 北京派特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寇毛;李雪 |
地址: | 比利时泽*** | 国省代码: | 比利时;B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货物运输系统 无人操纵 飞行器 母站 运送 货物 改进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经改进的货物运输系统,该系统通过(无人操纵)飞行器(最好是UAVs或无人机)将货物运送到专门设计的母站。此外,还根据本发明系统的作用依据,对方法进行了说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飞行器(最好是无人驾驶飞行器)运输母站的货物和/或乘客的技术领域,同时,还涉及一种优化系统与方法,使这种运输更加舒适、更加安全。
背景技术
在本领域中,仍然需要利用(无人驾驶)飞行器或无人机的升级运输系统。在此类系统中,运输点有对接系统/装备,使得飞行器能够带着包裹降落,并将包裹转交给对接系统,然后对接系统将包裹提供给用户。通常情况下,这种对接站位于较高的位置,以便飞行器能够轻松地到达对接站,而不会干扰周围环境,并且对飞行器本身来说危险性也较低(障碍物更少,以及/或者更加容易地发现障碍物并根据障碍物情况调整航向)。在转交包裹后,无人机可再次起飞,同时,对接系统会处理包裹,例如通过溜槽或升降装置将该包裹送至方便的位置(地面、邮箱等),以便客户收取。
许多文件中均对对接系统在进行了描述,这些文件例如:US 9387928、US2016/159496、US 2016/257423、WO 2014/080389、WO 2017/072101、US2015/158599等。例如,这些文件中的第一个文件便对无人机的对接站进行了描述,该对接站位于高架结构(例如:电线杆)上,能够为长途飞行创建“充电点”网络,对接站还可包括货物检索系统,货物检索系统能够从无人机中取回货物。其他文件也都描述同样的主题。
申请人已经注意到,所有这些系统都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即:会使较大部分的硬件暴露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中,并且使硬件置于专业技术人员的实际触及(维修、保养、安装……)范围之外,这大大增加了这些操作的难度。
此外,在这些文件中,所有文件均未公开能够通过不同类型的无人机(无论是具有可拆卸货物模块的无人机,还是货物模块与飞行器不可分离的无人机)接收货物的运输系统。
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部分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经改进的货物和/或乘客运输系统,该系统包含一个或多个母站以及一个或多个用于运输货物和/或乘客的飞行器(最好是无人驾驶飞行器),飞行器含有货物模块(最好是附接在飞行器上且可拆卸的货物模块,更好的是安装在飞行器的组成框架中并且可拆卸货物模块),这种货物模块适合在其一个或多个货舱中容纳货物和/或乘客;母站含有高架对接站,用来对接一个或多个飞行器,此外,还有接收站,接收站与对接站分开,距离较远,用于接收货物和/或乘客,同时还包含连接对接站和接收站的运输工具,对接站与飞行器建立物理连接,并保持该连接的稳定,然后对接站与货物模块建立物理连接,接收站含有货物和/或乘客装运舱,当货物模块被输送到接收站时,至少能够将部分货物和/或乘客将从货物模块中转移到运输舱中,因此,运输工具(至少)适合用来在对接站和接收站之间运输已对接的飞行器的已对接货物模块。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过飞行器(最好是无人驾驶飞行器)将货物和/或乘客运出以及运至母站的方法,飞行器包含货物模块(最好是能够从飞行器上拆卸下来),适合在其一个或多个货舱中容纳货物和/或乘客;母站包含高架对接站,用来对接一个或多个飞行器,此外,还包含接收站,接收站与对接站分开,距离较远,用于接收货物和/或乘客;该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a.飞行器(最好是通过机载导航系统)接近母站;
b.飞行器停靠在对接站中,从而:
a.与飞行器建立物理连接,并保持该连接的稳定;以及
b.进而与货物模块和/或已对接的飞行器建立物理连接;
c.(至少)将已对接的飞行器的已对接货物模块从对接站运输到接收站中;
d.将货物和/或乘客分别从接收站转移到货物模块中,或者从货物模块转移到接收站中;以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人机-未来公司,未经无人机-未来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3806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