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轮导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16078.9 | 申请日: | 2018-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8233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1 |
发明(设计)人: | 伊川雄希;知北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D35/02 | 分类号: | B62D35/02;B62D37/02 |
代理公司: | 上海华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00 | 代理人: | 刘煜 |
地址: | 日本国广岛县***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轮 导流 装置 | ||
车轮导流装置是导流器设置在前轮前方的车辆底部的装置,所述导流器包括:引导面,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大致水平地延伸;以及纵壁部,具有在所述引导面的后部向下方延伸并且沿着车宽方向延伸的面;其中,纵壁部下部和与所述引导面正交的假设的正交面所构成的角度处于20度至45度的范围内,所述纵壁部下部包含所述纵壁部的至少下端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导流器设置在前轮前方的车辆底部的车轮导流装置。
背景技术
前轮(亦即前车轮)周边通常会成为产生空气阻力的主要原因这一情况为众知。即,来自车辆前方的行驶风进入到轮室罩内之后而从轮室罩流出到车辆侧面时,会干扰车辆侧面气流,从而对空气阻力系数(所谓的Cd值)带来不良影响。因此,从改善Cd值的观点而言,如何减少进入到轮室罩内的行驶风便变得重要。
为了实现改善Cd值这一目的,以往已发明了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车轮导流结构。
上述专利文献1的车轮导流结构为如下的结构:在与前轮相向的位置设置朝车辆下方突出的护脚(spats),并且在该护脚的车宽方向内侧形成向车辆上方隆起的隆起部,由此,在车辆行驶时将流过上述隆起部的行驶风引导到制动装置,利用该行驶风来冷却制动装置。
然而,由于该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以往结构是积极地将流过上述隆起部的行驶风导入到轮室罩内的结构,因此,冷却了制动装置后的行驶风从轮室罩流出到车辆侧面时,所流出的风会干扰车辆侧面气流。因此,该结构不并不能说得上是能够充分地改善Cd值的结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543711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如下的车轮导流装置:抑制直接撞击前轮的行驶风,以使行驶风不能够进入到轮室罩内,从而改善空气阻力系数(Cd值)。
本发明的车轮导流装置是导流器设置在前轮前方的车辆底部的装置,所述导流器包括:引导面,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大致水平地延伸;以及纵壁部,包括在所述引导面的后部向下方延伸并且沿着车宽方向延伸的面;其中,纵壁部下部和与所述引导面正交的假设的正交面所构成的角度处于20度至45度的范围内,所述纵壁部下部包含所述纵壁部的至少下端部。
附图说明
图1是具备本发明的车轮导流装置的车辆的要部主视图。
图2是图1的左侧视图。
图3是图1的底视图。
图4是表示从斜下方仰视图1的车辆时的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5是导流器安装在防溅罩上的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导流器的放大底视图。
图7是表示从斜下方仰视导流器时的状态下的放大立体图。
图8A是导流器的放大主视图。
图8B是导流器的放大侧视图。
图9A是沿图6的A-A线的要部的向视剖面图。
图9B是表示纵壁部的别的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10A是图6的X-X线向视剖面图。
图10B是图6的Y-Y线向视剖面图。
图11是表示相对于纵壁部角度的撞击车轮高度的特性图。
图12是表示相对于纵壁部角度的导流器横向分离量的特性图。
图13是表示相对于纵壁部角度的Cd值的特性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未经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1607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前部安全气囊
- 下一篇:易熔的油凝胶组合物和其制备及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