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控锁式差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2273061.1 | 申请日: | 2018-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4054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1 |
发明(设计)人: | 宋正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观致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48/34 | 分类号: | F16H48/3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易咏梅;张晔 |
地址: | 21551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控锁式 差速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有锁止装置的电控锁式差速器,所述电控锁式差速器具有差速器壳体、行星齿轮以及差速齿轮。本实用新型的独特之处在于,所述电控锁式差速器还具有锁止装置,所述锁止装置包括控制机构和锁止机构,其中,所述锁止机构包括拨盘组件和锁止环,在所述锁止环上设有内齿部和外齿部;在所述差速器壳体的内侧壁上设有齿状凹槽,并且所述差速齿轮中靠近锁止环的一个差速齿轮沿轴向配设有外齿圈;所述锁止机构能够借助于所述控制机构的操纵沿轴向平移,从而使得所述锁止环能够分别通过所述内齿部和所述外齿部与所述差速齿轮的外齿圈以及所述差速器壳体的齿状凹槽相接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工业领域用的差速器,尤其是一种用于车辆底盘的、带有锁止装置的电控锁式差速器。
背景技术
车辆底盘用的差速器通常由行星齿轮、行星轮架(或称差速器壳体)、差速齿轮等部件构成。发动机的动力经传动轴进入差速器,直接驱动行星轮架,再由行星齿轮带动左、右差速齿轮进而带动左、右半轴分别驱动左、右车轮。通过差速器把动力分别给两个驱动轮,可以实现左、右两个车轮间转速的不同。当车辆直线行驶时,动力通过行星轮架传递到行星齿轮,由于两侧驱动轮受到的阻力相同,行星齿轮不发生自转,两侧车轮转速相等。当车辆转弯时,左、右车轮受到的阻力不同,行星齿轮围绕着半轴转动并同时发生自转,从而吸收阻力差,使车轮能够有不同的旋转速度,保持车辆顺利过弯。
目前市场中现有的差速器包括机械锁式差速器、电子限滑差速器、电控锁式差速器等类型。现有产品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机械锁式差速器为纯机械结构,设计有一阈值,当左右轮速差小于该阈值时,被认为正常范围内轮速差因而不会锁止,当轮速一旦大于该阈值,被认为时车轮打滑引起的,因此差速器锁止,由于该阈值为设计之初就已确定,不能更改,可能存在某些工况的误判情况,从而导致需要锁止时没有锁止,此外,机械锁式差速器内的控制机构较为精密,对加工要求较高,国内难以实现量产;电子限滑差速器主要是通过控制内部摩擦片的压紧或松开来进行锁止与断开,摩擦片长期使用后性能会有所下降,会影响差速器的锁止效果及响应速度,此外,电子限滑差速器一般需要一套电子控制单元与之匹配,并且需要进行标定,增加了整车CAN网络的复杂性,且成本较高。
与上述两种类型的差速器相比,通常的电控锁式差速器能通过驾驶员自己的主动操作来实现差速器的锁止与断开,锁止效果明显,主观感受强,比较受驾驶员欢迎,但是目前常见的电控锁式差速器的控制机构是一套电磁系统,通过电流控制电磁力,然后通过一些器械将电磁力转换成位移,最后通过位移变量来控制差速器的锁止与断开,结构较为复杂。此外,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发生车辆的轮胎打滑时,发动机的扭矩无法通过差速器传递到轮胎上,目前通常的差速器对此无能为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类型的车辆差速器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底盘的、带有特殊设计的锁止装置的电控锁式差速器。该电控锁式差速器借助于所述锁止装置在克服传统机械锁式差速器、电子限滑差速器的缺点的同时,解决了车辆在轮胎打滑不能传递扭矩的技术问题,其能够在车轮打滑时将有用的扭矩传递到没有打滑的车轮上,帮助车辆脱困,保证行驶安全,并且结构简单紧凑、功能可靠、成本低廉。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控锁式差速器的锁止装置的另一个优点是,当针对不同配置车型应用锁止装置时,其通用性和兼容性好。
该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通过一种带有特殊设计的锁止装置的电控锁式差速器来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控锁式差速器以通用差速器为基础,通过在其上设置特殊的锁止装置来控制差速器的锁止与断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观致汽车有限公司,未经观致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27306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体硬顶帐篷
- 下一篇:一种配套有水带接头的防盗水消火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