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烷基化反应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2265492.3 | 申请日: | 2018-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026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9 |
发明(设计)人: | 乔君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金桐表面活性剂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2/70 | 分类号: | C07C2/70;C07C15/02 |
代理公司: | 32206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荷英<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2115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静态混合器 烃分离 水冷换热器 烷基化反应器 循环酸出口 空冷器 循环泵 再生塔 冷剂 烷基化反应系统 本实用新型 壳程出口 输送管道 顺次相连 含酸油 出口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烷基化反应系统,包括冷剂空冷器、第一至第三水冷换热器、第一至第二静态混合器、烷基化反应器、酸烃分离装置、HF再蒸塔、HF再生塔、循环泵,冷剂空冷器、第一水冷换热器、第一静态混合器、第二静态混合器、第二水冷换热器、烷基化反应器、酸烃分离装置通过管道顺次相连,HF再蒸塔通过管道与酸烃分离装置的含酸油出口相连,HF再生塔通过管道与酸烃分离装置的循环酸出口相连,酸烃分离装置的循环酸出口通过循环泵连接第一静态混合器的入口,第三水冷换热器的壳程出口接入第二静态混合器的入口,含酸苯输送管道接入第一静态混合器的入口。本系统的结构设计合理,使用安全可靠,产品质量能够得到保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烷基化反应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烷基化反应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生产烷基苯的烷基化反应装置主要是采用氢氟酸烷基化法。由于烷基化反应的原料物质大多为易燃、易爆及有毒物质,加之作为催化剂的氢氟酸是剧毒有强烈腐蚀性物质,整个反应过程是在高温高压强腐蚀下进行,如操作失误、设备泄漏或安全控制不当都极易引起火灾爆炸及中毒事故。现有的烷基化反应系统由于采用两台烷基化反应器及其附属泵阀和管线,长期使用时因设备及管线多且受腐蚀破坏,存在物料泄漏而造成环境污染及火灾爆炸等问题,生产危险性高。因此,有必要设计一套安全性能高的烷基化反应系统以确保烷基苯产品的安全生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安全性能高的烷基化反应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烷基化反应系统,包括冷剂空冷器、第一水冷换热器、第一静态混合器、第二静态混合器、第二水冷换热器、第三水冷换热器、烷基化反应器、酸烃分离装置、HF(氢氟酸)再蒸塔、HF(氢氟酸)再生塔、循环泵,冷剂空冷器、第一水冷换热器、第一静态混合器、第二静态混合器、第二水冷换热器、烷基化反应器、酸烃分离装置通过管道顺次相连,HF再蒸塔通过管道与酸烃分离装置的含酸油出口相连,HF再生塔通过管道与酸烃分离装置的循环酸出口相连,酸烃分离装置的循环酸出口通过循环泵连接第一静态混合器的入口,新鲜苯输送管道、循环苯输送管道、烷烯烃输送管道相连接后接入冷剂空冷器的入口,同时循环苯输送管道和烷烯烃输送管道相连接后接入第三水冷换热器的壳程入口,第三水冷换热器的壳程出口接入第二静态混合器的入口,含酸苯输送管道接入第一静态混合器的入口;新鲜苯输送管道、循环苯输送管道、烷烯烃输送管道上均设有压力控制阀,在与第一水冷换热器的壳程出入口相连接的管道上设有球阀,并在冷剂空冷器的出口和第一静态混合器的入口之间增加一条旁路支管,在旁路支管上设有球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在与第二和第三水冷换热器的壳程出入口相连接的管道上设有球阀,并在第二静态混合器的出口和烷基化反应器的入口之间以及在循环苯输送管道和烷烯烃输送管道的结合部与第二静态混合器的入口之间增加一条旁路支管,而且在旁路支管上设有球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 所述烷烯烃输送管道的入口连接脱氢提馏塔,通过脱氢提馏塔生成烷烯烃,在脱氢提馏塔的进料管道上设置一台进料换热器,以确保脱氢提馏塔的进料温度保持在195℃,脱氢提馏塔的底部内置有一个再沸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 所述烷基化反应器采用塔式反应器,塔式反应器包括塔体、封头,封头设置于塔体的顶部,在封头上设有出料口,在塔体的底部设有进料口,在塔体内设有若干层层叠间隔设置的塔盘。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 所述HF再生塔内设有多个用于监测焦油液位的测温热电偶,所有测温热电偶从下往上依次排列安装于HF再生塔的塔底,所有测温热电偶通过温度变送器连接温度报警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测温热电偶的数量为3-10个。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 在循环泵出口与第一静态混合器入口之间的管道上设有限流孔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金桐表面活性剂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金桐表面活性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26549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