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光发射模组、3D识别装置及智能终端有效
申请号: | 201822173392.8 | 申请日: | 2018-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570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06 |
发明(设计)人: | 林君翰;李宗政;詹明山;周祥禾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昌欧菲生物识别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石佩 |
地址: | 330029 江西***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强 光源 投射光 反射 感应元件 识别装置 被测物表面 光发射模组 通信连接 形成单元 智能终端 自动熄灭 光点 人眼 本实用新型 防护结构 感应接收 预设 破裂 防护 发射 伤害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发射模组、3D识别装置及智能终端。该3D识别装置,包括:发射结构,包括光源及投射光形成单元;防护结构,包括光强感应元件,光强感应元件能接收由被测物表面反射回的反射投射光,并能感应接收的反射投射光的光强,光强感应元件与光源通信连接,以使得当由被测物表面反射回的反射投射光的光强大于预设光强时,光源自动熄灭。在上述3D识别装置中,通过设置与光源通信连接的光强感应元件,从而在投射光形成单元破裂或脱落等不正常情况下,光源能自动熄灭,进而可以避免因光源继续工作,而出现在被测物表面形成少量但能量大的光点的情况,从而可以避免出现能量大的光点伤害人眼的情况,实现对人眼的防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3D识别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光发射模组、3D识别装置及智能终端。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3D识别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逐步采用3D识别装置来进行人脸识别,以进行屏幕解锁、快速支付等操作。
3D识别装置包括发射结构与接收结构,发射结构发射的投射光投影至被测物表面后,被测物表面反射回来的信息光携带被测物表面的信息,接收结构接收并处理信息光,即可获得被测物表面的3D图像。
其中,发射结构包括光源及投射光形成单元,光源发出的光线经过投射光形成单元后变成投射光。为了精确获得被测物表面的3D图像,需要选用功率较大的光源,也即需要选用高能量光源。但当投射光形成单元破裂或脱落时,光源发射的光线无法绕射或扩散到大范围,光线会集中在投射光轴上,导致在被测物表面形成少量但能量大的光点,能量大的光点对人眼的伤害大。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投射光形成单元破裂或脱落时,光源发出的光线会伤害人眼的问题,提供一种光发射模组、3D识别装置及智能终端。
一种光发射模组,包括:
发射结构,包括光源及投射光形成单元,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线经过所述投射光形成单元后变成投射光;以及
防护结构,包括光强感应元件,所述光强感应元件用于接收由被测物表面反射回的反射投射光,并感应接收的反射投射光的光强,所述光强感应元件与所述光源通信连接,以使得当由被测物表面反射回的反射投射光的光强大于预设光强时,关闭光源。
在上述光发射模组中,通过设置与光源通信连接的光强感应元件,从而在投射光形成单元破裂或脱落等不正常情况下,光源能自动熄灭,进而可以避免因光源继续工作,而出现在被测物表面形成少量但能量大的光点的情况,从而可以避免出现能量大的光点伤害人眼的情况,实现对人眼的防护。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强感应元件能感应到的波长与所述光源发射的光线的波长相同。如此,能有效避免外界环境干扰,避免出现误判。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强感应元件的中心与所述光源的中心之间的间距为5mm-10mm。如此,能确保足够光线能返回至光强感应元件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投射光形成单元为衍射光学元件或散射器。如此,光发射模组具有较好的性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源为VCSEL。如此,光发射模组具有较好的性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射结构还包括安装架、第一电路板及准直单元,所述光源设于所述第一电路板上,所述安装架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结构,所述安装架一端设于所述第一电路板上,且所述光源位于所述安装架内,所述投射光形成单元设于所述安装架内,并封闭所述安装架远离所述第二电路板的开口,所述准直单元设于所述安装架内,并位于所述投射光形成单元与所述光源之间,所述光强感应元件位于所述安装架外。如此,可以不更改发射结构的设计,在发射结构外新增光强感应元件即可得光发射模组,更便于制作光发射模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昌欧菲生物识别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南昌欧菲生物识别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17339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