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拉索套管自动上下料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2147659.6 | 申请日: | 2018-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95514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7 |
发明(设计)人: | 熊瑞平;程昶运;曹月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青岛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29C45/14 | 分类号: | B29C45/14;B29C45/4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岛市鳌山卫街***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套管 本实用新型 定位机构 供料机构 套管夹 一次性 注塑机 夹取 自动上下料装置 注塑 尺寸套管 定位问题 控制系统 拉索防护 拉索套管 塑料材质 应用机械 运行效率 自动连续 机械臂 供料 取料 自动化 容纳 输出 加工 汽车 优化 协调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拉索套管自动上下料装置,将套管供给注塑机,所加工的套管为汽车拉索防护,为塑料材质。本实用新型包括机械臂,套管定位机构,套管夹取机构,套管供料机构与控制系统。套管定位机构可以同时定位八根套管,解决了套管定位问题;套管夹取机构一次性夹取八根套管以供给注塑机,且能够夹取不同规格的套管;套管供料机构一次性容纳大量套管,每次输出一根,八根为一个供料周期。整个装置在PLC控制系统的作用下,自动控制各个机构的协调工作,实现套管自动连续供取料的功能。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适应不同尺寸套管的自动注塑,应用机械臂优化布局提高运行效率,自动化程度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拉索套管自动上下料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自动化水平相应提高,注塑产品应用愈加广泛,注塑机是一种在塑料成型行业内非常常用的设备,传统注塑机会带来很多的问题,比如会产生刺鼻气味,需要工人在旁边送料与取料,增加劳动力成本的同时也威胁着工人的健康,并且效率低下,工作过程单一繁琐。
目前已经有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注塑机,但是普遍针对初加工,对于在已有零件上进行的注塑加工,目前工厂中依然大规模采用传统的注塑机与定制模具配合加工的方法,套管上的注塑加工在此类情况中较为常见。由于在注塑机上直接改造的难度较大,因此,发明一种结构简单,运用传统注塑机,控制方便的针对拉索套管的自动上下料装置有必要性。
发明内容
为提高生产效率,改善工人工作环境,降低劳动力成本和解决套管自动上下料等问题,发明一种拉索套管自动上下料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一种拉索套管自动上下料装置,其包括注塑机,工业机械臂,套管定位机构,套管夹取机构,套管供料机构以及控制系统,注塑机固定在地面,工业机械臂的底座安装固定在工作台上,套管定位机构包括V型槽定位件和套管升降板,以气缸驱动实现套管的定位与移动,套管夹取机构连接在机械臂的执行端,该机构包含两套夹紧机构,夹紧机构由气缸驱动夹头实现八个套管的同时夹取,套管夹取机构由机械臂驱动,供料机构的储料仓存储套管,配合滚轮子机构实现套管顺序输出,供料机构与套管定位机构对称分布,以工业机械臂的中线为对称线,同样的,注塑机也以此线为中线对称分布。
优选地,套管定位机构的B1气缸固定架固定在工作台上,而B2气缸固定架则能够调节连接位置以适应不同规格的套管,B1气缸的活塞杆与A套管升降板固定,B2气缸的活塞杆则与B套管升降板固定,B1气缸与B2气缸同步运动,A气缸的缸体固定在工作台上,A气缸的活塞杆与定位机构载板相连,A气缸的活塞杆运动方向与导轨的导向方向相同,并且A气缸的行程与定位板上的V型槽之间的距离相同,A气缸控制定位板与套管升降板上V型槽的错开与对齐,A气缸与B1气缸、B2气缸配合工作实现套管顺序移动,使八根套管定位在定位板与尺寸调整板的V型槽中,定位板固定在定位机构载板上,而尺寸调整板与定位机构载板之间有移动副,可以以此调节尺寸调整板与定位板间的距离,电磁铁固定架固定在工作台上,电磁铁固定在电磁铁固定架上,八个电磁铁水平排列在固定架上,且八个电磁铁分别对齐一根套管。
优选地,套管夹取机构连接在机械臂的执行端,夹取机构载板上连接有两套相同的夹紧机构,在夹取时两套夹紧机构分别夹住套管的两端,以其中一套为例,A夹头与B夹头分别连接在A导轨与B导轨的滑块上,A导轨与B导轨固定在夹取机构载板上,夹紧气缸的气缸体连接在A夹头上,活塞杆连接在B夹头上,导轨的两端都固定有限位卡扣,分为内侧限位卡扣和外侧限位卡扣,两者之间的安装距离允许滑块在导轨上的行程为气缸行程的一半,两个导轨行程相加为一个气缸行程,以此保证气缸运动能够实现套管的夹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青岛研究院,未经四川大学青岛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14765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模具注塑用自动化设备
- 下一篇:一种具有金属嵌件的注塑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