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内固定的新型防位移装置及新型防位移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2129950.0 | 申请日: | 2018-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3818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3 |
发明(设计)人: | 吴志鹏;肖建如;蔡小攀;王霆;龚海熠;胡斯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70 | 分类号: | A61B17/70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 31272 | 代理人: | 俞涤炯 |
地址: | 2000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固定 新型 位移 装置 系统 | ||
1.一种用于内固定的新型防位移装置,应用于椎体重建,其特征在于,所述防位移装置(1)包括:
主体(11),所述主体(11)设置有容纳槽(12),所述容纳槽(12)设置在所述主体(11)的上部,所述容纳槽(12)沿所述主体(11)的径向贯穿所述主体(11)或所述容纳槽(12)为U形槽;
连接机构(13),所述连接机构(13)设置在所述主体(11)的下端,所述主体(11)通过所述连接机构(13)与钉棒系统的椎弓根螺钉尾或连接棒进行可拆卸连接;
锁定机构(14),所述锁定机构(14)分别与所述主体(11)和所述容纳槽(12)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防位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机构(14)与所述连接机构(13)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防位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13)的内侧表面设置有复数个凸起(1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防位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1)呈“凹”形或“回”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防位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机构(16),所述限位机构(16)沿着所述连接机构(13)的径向设置,所述限位机构(16)的第一端穿过所述连接机构(13)并与所述椎弓根螺钉尾或所述连接棒进行连接。
6.一种用于内固定的新型防位移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防位移椎体假体(2);
限位线绳(3),所述限位线绳(3)设置在所述防位移椎体假体(2)的两侧,所述限位线绳(3)与所述防位移椎体假体(2)连接并形成“U”形结构;
防位移装置(1),所述防位移装置(1)设置在所述防位移椎体假体(2)的两侧上方,所述防位移装置(1)与所述限位线绳(3)一一对应连接;
所述防位移装置(1)包括:
主体(11),所述主体(11)设置有容纳槽(12),所述容纳槽(12)设置在所述主体(11)的上部,所述容纳槽(12)沿所述主体(11)的径向贯穿所述主体(11)或所述容纳槽(12)为U形槽,所述限位线绳(3)设置在对应的所述防位移装置(1)的容纳槽(12)内;
连接机构(13),所述连接机构(13)设置在所述主体(11)的下端;
锁定机构(14),所述锁定机构(14)沿着所述容纳槽(12)的径向设置,所述锁定机构(14)的第一端穿过所述主体(11)、深入所述容纳槽(12)内并与所述容纳槽(12)内的所述限位线绳(3)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防位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机构(14)与所述连接机构(13)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防位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13)的内侧表面设置有复数个凸起(15)。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防位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1)呈“凹”形或“回”形。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防位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位移装置(1)还包括限位机构(16),所述限位机构(16)沿着所述连接机构(13)的径向设置,所述限位机构(16)的第一端穿过所述连接机构(13)并与椎弓根螺钉尾或连接棒进行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129950.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