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送风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2121092.5 | 申请日: | 2018-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634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0 |
发明(设计)人: | 王泽;赵媛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松下环境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3/08 | 分类号: | F24F13/08;F24F13/22;F24F11/41;F24F11/77;F24F11/89 |
代理公司: | 11021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任岩 |
地址: | 528306 广东省佛***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合风 连通 新风口 回风口 回风通路 壳体内部 旁通通路 送风通路 交汇口 送风口 回风 供气 新风 本实用新型 送风装置 导风部 风路 壳体 上游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送风装置,包括:形成外壳的壳体;回风口,其连通第一环境;新风口,其连通第二环境;回风通路,其连通所述回风口;混合风路,其是混合从所述新风口流入所述壳体内部的新风和从所述回风口流入所述壳体内部的回风而形成混合新风的风路;送风口,其连通所述混合风路和所述第一环境;旁通通路,其连通所述回风通路和所述混合风路;供气送风通路,其连通所述送风口和所述新风口,所述混合风路构成所述供气送风通路的一部分;交汇口,其连接所述旁通通路和所述混合风路;导风部,将从所述交汇口至所述混合风路流入的回风,向所述新风口侧引导;所述新风口,其在所述混合风路的上游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送风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送风装置具有将室内回风和室外新风混合后,向室内送风的混风模式。
在混风模式下,送风装置不能将室内回风和室外新风进行充分混合,会有部分室内回风和部分室外新风分别直接流入净化部。当室内侧温度较高,室外侧温度较低时,较高温度的部分室内回风和较低温度的部分室外新风分别经过净化部时,净化部的两侧会分别直接接触室内回风和室外新风,此时净化部的该两侧就会产生结露和结霜,从而影响送风装置的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现有技术的送风装置,存在因室内回风和室外新风未充分混合,使得送风装置内部结露和结霜风险加大,影响送风装置性能的课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送风装置,目的是使得室内回风和室外新风能够充分混合,抑制净化部结露或结霜,从而抑制送风装置的性能下降。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送风装置,包括:形成外壳的壳体;回风口,其连通第一环境;新风口,其连通第二环境;回风通路,其连通所述回风口;混合风路,其是混合从所述新风口流入所述壳体内部的新风和从所述回风口流入所述壳体内部的回风而形成混合新风的风路;送风口,其连通所述混合风路和所述第一环境;旁通通路,其连通所述回风通路和所述混合风路;供气送风通路,其连通所述送风口和所述新风口,所述混合风路构成所述供气送风通路的一部分;交汇口,其连接所述旁通通路和所述混合风路;导风部,将从所述交汇口至所述混合风路流入的回风,向所述新风口侧引导;所述新风口,其在所述混合风路的上游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风部为可调导风部;所述可调导风部的位于所述混合风路下游方向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交汇口的位于所述混合风路下游方向的一端,所述可调导风部以所述交汇口的位于所述混合风路下游方向的一端为轴转动;当所述可调导风部向靠近所述交汇口的方向转动并将所述交汇口关闭时,所述可调导风部为关状态,所述旁通通路不与所述供气送风通路连通;当所述可调导风部向远离所述交汇口的方向转动并将所述交汇口打开时,所述可调导风部为开状态,所述旁通通路与所述供气送风通路连通,所述可调导风部将从所述交汇口至所述混合风路流入的回风,向所述新风口侧引导,使所述回风在靠近所述混合风路的中心轴线的区域流动,靠近所述混合风路的中心轴线的区域流动的回风与从所述新风口流入所述壳体内部的新风在所述混合风路中混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可调导风部为开状态时,所述可调导风部与所述交汇口所在平面呈一预定角度,从而将所述交汇口打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风部为固定导风部;所述固定导风部固定于所述交汇口的下游侧一端,与所述交汇口所在平面呈一预定角度,其将从所述交汇口至所述混合风路流入的回风,向所述混合风路的上游侧的所述混合风路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引导。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预定角度为锐角。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旁通通路的下游侧的通路是倾斜风路壁,所述倾斜风路壁从所述回风口侧至所述混合风路侧的逐渐变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松下环境系统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松下环境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12109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