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缸柴油机气缸体有效
| 申请号: | 201822110144.9 | 申请日: | 2018-12-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446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3 |
| 发明(设计)人: | 葛龙岩;张永泉;杨志月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科发动力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2F7/00 | 分类号: | F02F7/00;F02F1/14;F02F1/20 |
| 代理公司: | 潍坊正信致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55 | 代理人: | 王秀芝 |
| 地址: | 2621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冷却 机油 柴油机 后油道 气缸体 前油口 油口 本实用新型 多缸柴油机 气缸体本体 冷却水腔 油道 连通 机油冷却结构 机油冷却器 机油滤清器 性能和排放 法规要求 活塞冷却 机油冷却 冷却结构 安装座 气缸孔 有机油 中心距 主油道 内腔 水腔 围板 保证 应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缸柴油机气缸体,气缸体本体外壳上设置有机油冷却结构,机油冷却结构包括由围板围成的用于安装机油冷却器的内腔为机油冷却水腔的安装座,机油冷却水腔内设置有冷却前油口、冷却后油口以及与冷却后油口连通的冷却后油道,冷却前油口与机油滤清器油道连接,冷却后油口位于冷却前油口的上方,冷却后油道分别与气缸体本体的主油道和活塞冷却油道连通。当本实用新型的气缸体应用到柴油机上时,用于润滑的机油经过位于水腔中的冷却后油道进入机体中,使得机油冷却效果更好,在气缸孔中心距基本保持不变前提下,保证了柴油机可靠性和耐久性,同时提高了功率,保证了柴油机性能和排放指标达到现阶段法规要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柴油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缸柴油机气缸体。
背景技术
柴油机已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发展至今已形成多系列多规格的成熟机型,其技术也相当成熟。自建国以来,我国的柴油机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并且技术日益成熟,在技术相对成熟的今天,作为柴油机成熟的关键零件气缸体几乎没有再改变的余地,因此结构的改变相当困难。
目前里卡多R系列柴油机是国内制造多年的成熟产品,各种加工工艺和配套厂家较为完善,其性能、价格、质量在高速机范围内具有很强的优势,因此在汽车、工程机械及船电领域有着广泛的市场。但对于1500~2000r/min的中速机而言,由于转速下降,功率偏小,性价比的优势不复存在,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市场占有率很低。由于R系列扩缸后下排气大、排放指标差,受排放差、功率偏小影响,国内内燃机行业专家普遍不看好该系列柴油机。由于受气缸体缸心距127mm的限制,对湿式缸套布置,缸径到以后再通过改变柴油机缸径来提高柴油机的功率已经不可能;只能通过柴油机自身优化,改变结构才能达到R系列柴油机性能大幅提升的目的。然而在现有成熟技术的基础上,采用机体上设计机油冷却安装结构是本技术领域的难题,既要使柴油机的功率有较大地提高,又要保证柴油机性能指标和排放指标达到相关标准要求,同时提高柴油机的强度,保证柴油机的可靠性和耐久性,因此如何保证机体中心距基本不变,通过改变机体上留有机油冷却器安装结构等对整机结构进行优化,来增加柴油机的功率,提升柴油机的性能及排放,是R系列柴油机发展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缸柴油机气缸体,在气缸孔中心距不变的前提下,既能保证柴油机性能指标和排放指标达到相关标准要求,同时还能满足柴油机的强度要求,保证柴油机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多缸柴油机气缸体,所述多缸柴油机气缸体包括气缸体本体,所述气缸体本体的外壳上设置有机油冷却结构,所述机油冷却结构包括:由围板围成的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用于安装机油冷却器,所述安装座的内腔为机油冷却水腔,所述机油冷却水腔内设置有冷却前油口、冷却后油口以及与所述冷却后油口连通的冷却后油道,所述冷却前油口与机油滤清器油道连接,所述冷却后油口位于所述冷却前油口的上方,所述冷却后油道分别与所述气缸体本体的主油道和活塞冷却油道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冷却后油道竖向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机油冷却水腔内设置有竖向隔板,所述竖向隔板将所述机油冷却水腔分隔为冷却进水腔与冷却出水腔。
进一步的,所述气缸体本体的主轴承孔通过主轴承孔与主油道连通油道连通所述主油道;所述机油滤清器油道的上游连通机油泵油道。
进一步的,所述主油道通过主油道与惰轮轴孔连通油道连通所述气缸体本体的惰轮轴孔。
进一步的,所述主油道通过主轴承孔与凸轮轴孔连通油道连通所述气缸体本体的凸轮轴孔。
进一步的,相邻两个所述气缸孔之间的中心距L1为127±2mm。
进一步的,所述气缸体本体的中心高度K为338~348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科发动力有限公司,未经山东科发动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11014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