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加强型汽车散热器水室有效
| 申请号: | 201822109054.8 | 申请日: | 2018-12-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955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2 |
| 发明(设计)人: | 卢胜;周大勇;陈自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远市圣科塑料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1P11/00 | 分类号: | F01P11/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1853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水室本体 过水腔 水室 加强筋 内侧壁 汽车散热器 定位耳 外侧壁 本实用新型 抗疲劳性能 横向贯通 抗振性能 汽车水室 汽车水箱 散热效果 水室内腔 运行过程 出水端 定位孔 定位柱 均流板 冷却液 室内部 有效地 中空的 均化 贯通 室内 敞开 汽车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加强型汽车散热器水室,包括水室本体,水室本体内设有中空的过水腔、过水腔呈长条的U型且一侧敞开为出水端,过水腔的内侧壁设有多条横向贯通内侧壁的U型加强筋,过水腔的内侧壁还设有纵向的贯通加强筋,水室本体的外侧壁设有多个Y型加强筋。通过在汽车水室内腔和外侧壁设置多条加强筋,以强化汽车水室的结构强度,并不影响冷却液在汽车水箱中的流动性,有效地提高了抗疲劳性能。通过在水室内部设置均流板以使流入到水室内的水流得到均化,提高散热效果。通过在水室本体外设置定位耳以及在定位耳上设置定位孔、定位柱等,大大提高了水室的抗振性能,提高了水室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部件生产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加强型汽车散热器水室。
背景技术
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主要由汽车散热器、风扇、冷却水套、水泵和节温器组成,散热器位于整个冷却系统的前端,是发动机强制循环冷却系统的很重要的部分,由进水室、出水室及散热器芯体三部分组成。汽车进水室是汽车散热器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汽车进水室一般设置在散热器的上部和下部,其作用是用于缓冲流入散热器芯体内的冷却水,并将散热器冷却后的冷却水重新输送至发动机保证发动机的散热效果。在汽车的长期驾驶过程中,散热器水室本体受到冷却液的冷却作用,汽车水室易出现老化、轻微变形等现象,加上汽车运行过程中长期的振动,使得水室基材变形、漏水、甚至破裂等,影响行车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强度高、运行稳定性好的加强型汽车散热器水室。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加强型汽车散热器水室,包括水室本体,所述水室本体内设有中空的过水腔、所述过水腔呈长条的U型且一侧敞开为出水端,所述过水腔的内侧壁设有多条横向贯通内侧壁的U型加强筋,所述过水腔的内侧壁还设有纵向的贯通加强筋,所述水室本体的外侧壁设有多个Y型加强筋。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贯通加强筋设置为三条并分别位于过水腔的底部和两侧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加强型汽车散热器水室还包括均流板,所述水室本体与出水端相对的一侧设有进水口,所述均流板设置于进水口与出水端之间,所述均流板与过水腔的内壁固定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均流板的长度为过水腔长度的1/2~2/3,所述均流板上设有多个过水孔。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水室本体的一端设有侧向延伸的第一定位耳,所述第一定位耳的端部设有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耳的一侧设有第一定位柱。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水室本体的另一端设有侧向延伸的第二定位耳,所述第二定位耳的端部设有定位片,所述第二定位耳的一侧设有第二定位柱,所述第二定位柱与第一定位柱延伸方向相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汽车水室内腔和外侧壁设置多条加强筋,以强化汽车水室的结构强度,并不影响冷却液在汽车水箱中的流动性,有效地提高了抗疲劳性能。通过在水室内部设置均流板以使流入到水室内的水流得到均化,提高散热效果。通过在水室本体外设置定位耳以及在定位耳上设置定位孔、定位柱等,大大提高了水室的抗振性能,提高了水室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加强型汽车散热器水室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加强型汽车散热器水室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加强型汽车散热器水室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加强型汽车散热器水室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的加强型汽车散热器水室的均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远市圣科塑料有限公司,未经清远市圣科塑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10905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