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内燃机气缸缸套内壁耐磨涂层电火花沉积机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822106513.7 | 申请日: | 2018-12-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286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4 |
| 发明(设计)人: | 王国钰;汪瑞军;王小荣;王朝琴;刘晓琴;何鹏;罗冠炜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州交通大学 |
| 主分类号: | C23C26/02 | 分类号: | C23C26/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73007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火花沉积 内燃机气缸 缸套内壁 耐磨涂层 本实用新型 沉积 表面强化技术 模块化设计 保护气体 沉积效率 动力装置 工艺平台 数控技术 凸轮旋转 不均匀 数控化 支撑轴 电极 腹板 支架 自动化 融合 | ||
1.一种内燃机气缸缸套内壁耐磨涂层电火花沉积机构,其特征在于:由支撑轴(1),腹板(2),支架(3),动力装置(4),凸轮旋转装置(5),电极旋振装置(6),保护气体管道(7)组成;所述支撑轴(1)包括支撑轴本体(1-1)、连接腹板下端的螺纹孔一(1-2)、电机安装部(1-3)和滚动轴承安装部一(1-4);所述腹板(2)包括腹板本体(2-1)、连接支撑轴的螺纹孔二(2-2)和连接支架的螺纹孔三(2-3);所述支架(3)包括支架本体(3-1)、保护气体管道固定座(3-2)、螺栓连接孔(3-3)、电极旋振装置伸缩孔(3-4)和连接腹板上端的螺纹孔四(3-5);所述动力装置(4)包括电机一(4-1)、键一(4-2)和主动齿轮(4-3);所述凸轮旋转装置(5)包括凸轮旋转轴(5-1)、凸轮(5-2)、键二(5-3)、从动齿轮(5-4)和键三(5-5);所述电极旋振装置(6)包括电极(6-1)、紧定螺钉一(6-2)、电极夹持器(6-3)、电极回位弹簧(6-4)、电极夹持器滑道(6-5)、螺钉(6-6)、绝缘套(6-7)、电机二(6-8)、螺母一(6-9)、螺栓四(6-10)、滚轮紧固件(6-11)、轴承挡圈(6-12)、圆柱销(6-13)、滚轮(6-14)、电极旋振装置回位弹簧(6-15)、螺栓五(6-16)、螺母二(6-17)和沉积电源正极轴承(6-18);所述保护气体管道(7)包括保护气体喷嘴(7-1)、保护气体管道本体(7-2)、保护气体软管接头(7-3);所述保护气体管道(7)是通过紧定螺钉二(10)固定于支架(3)的保护气体管道固定座(3-2)上,电极旋振装置(6)是通过螺栓五(6-16)和螺母二(6-17)安装于支架(3)上,凸轮旋转装置(5)的凸轮旋转轴(5-1)的两端分别固定于位于支撑轴(1)的滚动轴承安装部一(1-4)的滚动轴承一(11)的内圈和位于滚动轴承固定板(12)的滚动轴承安装部二(8-1)的滚动轴承二(13)的内圈,滚动轴承固定板(12)是通过螺栓三(14)固定于支架(3)上,动力装置(4)的电机一(4-1)安装于支撑轴(1)的电机安装部(1-3),支架(3)是通过螺栓二(9)固定于腹板(2)上,腹板(2)是通过螺栓一(8)固定于支撑轴(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燃机气缸缸套内壁耐磨涂层电火花沉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轴(1)为L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燃机气缸缸套内壁耐磨涂层电火花沉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3)为铝合金板材焊接而成的框架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燃机气缸缸套内壁耐磨涂层电火花沉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力装置(4)的电机一(4-1)与主动齿轮(4-3)是通过键一(4-2)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燃机气缸缸套内壁耐磨涂层电火花沉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凸轮旋转装置(5)的凸轮(5-2)是通过键二(5-3)固定于凸轮旋转轴(5-1),所述的从动齿轮(5-4)是通过键三(5-5)固定于凸轮旋转轴(5-1),动力经电机一(4-1)传至主动齿轮(4-3),然后传至从动齿轮(5-4),再传至凸轮旋转轴(5-1),最后传至凸轮(5-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燃机气缸缸套内壁耐磨涂层电火花沉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极(6-1)为棒状电极,通过紧定螺钉一(6-2)固定于电极夹持部(15-1),所述的电极(6-1)的转速通过电机二(6-8)的转速控制,所述的电极(6-1)的上下振动是通过凸轮(5-2)的旋转和电极旋振装置回位弹簧(6-15)的压缩变形、恢复原状来实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燃机气缸缸套内壁耐磨涂层电火花沉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极夹持器(6-3)安装于电极夹持器滑道(6-5)内,所述的电极夹持器滑道(6-5)内部设有电极回位弹簧(6-4),电极(6-1)在电极夹持器(6-3)的带动下,可在电极夹持器滑道(6-5)内压缩电极回位弹簧(6-4),在电极夹持器滑道(6-5)内上下滑动,避免电极(6-1)与内燃机气缸缸套刚性碰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州交通大学,未经兰州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106513.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