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涡轮出口引射涡轮增压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2072950.1 | 申请日: | 2018-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798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30 |
发明(设计)人: | 赵国昌;张文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民航大学 |
主分类号: | F02B37/00 | 分类号: | F02B37/00;F01N3/05;F04F5/16;F01D25/12 |
代理公司: | 天津才智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8 | 代理人: | 庞学欣 |
地址: | 300300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引射 涡轮进口 涡轮 涡壳 涡轮增压器 涡轮出口 混合管 进气端 压气机 引射管 散热器 收敛 压气机壳 出气端 进气口 空气流经散热器 本实用新型 进气流量 空气流量 使用寿命 同轴设置 效果增强 入口处 废气 出口 | ||
一种涡轮出口引射涡轮增压器。其包括压气机、涡轮、散热器、收敛管、引射管、混合管、压气机壳、涡壳和涡轮进口管道;压气机设置在压气机壳的内部;涡轮设置在涡壳的内部,并且压气机和涡轮同轴设置;涡轮进口管道与涡壳的进气口相连通;散热器设置在涡轮进口管道内,入口处与大气相连通,出口处与引射管的进气端相连;收敛管的进气端与涡壳的出口相连接;混合管的进气端同时与收敛管和引射管的出气端相连,而混合管的出气端则与大气相连通。本实用新型效果:利用涡轮出口废气来引射空气,引射空气流经散热器后能有效降低涡轮进口的气体温度,延长涡轮增压器使用寿命。涡轮进气流量增大,引射效果增强,引射空气流量增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涡轮增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涡轮出口引射涡轮增压器。
背景技术
涡轮增压技术既是减少废气排放的有效措施,又可提高发动机功率、节约能源,从而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汽车发动机中。涡轮增压器安装在发动机的进排气歧管上,处在高温、高压和高速运转的工作状况下,其工作环境非常恶劣,工作要求又比较苛刻,因此对制造的材料、零部件的结构尺寸和加工技术都要求很高。随着汽车涡轮增压技术的发展,汽油发动机要求涡轮增压器的转速越来越高,废气进气量加大,这必然导致增压器涡壳工作温度加大(达1100℃以上),这对涡轮增压器涡壳所采用的耐高温材料提出极高要求。目前市场上的涡轮增压器涡壳和叶片的材质以中高硅钼球铁、高镍球铁为主,这类材料耐热温度在800~900℃,过高的尾气温度将加快涡轮、涡壳的热裂纹产生,从而缩短涡轮增压器使用寿命,现有的涡轮增压器己逐渐不适应新型节能型汽油发动机的技术质量要求。而使用新型耐热材料生产涡轮增压器还存在成品率低,工艺出品率低,生产成本高等问题,因此设计涡轮增压器降温装置具有实际意义。
引射流动在工程中常用于增加主流流量,或者利用环境中温度较低的引射流体与主流的温度差来调节主流温度。这种引射器由收敛管、引射管和混合管组成。进入收敛管前,温度和流速较高的流体叫工作流体,是动力装置排出的废气,它通过收敛管提速,降压后进入接受室形成射流。由于射流的紊动扩散作用,卷吸周围的流体而发生动量、能量的交换。被吸入接受室的引射流体大多是环境大气,工作流体与引射流体进入混合室,在流动过程中速度场和温度场渐渐均衡;这期间,伴随着压力的升高。混合后的流体再经过扩散室的压力恢复后排出。因此有必要将射流技术与涡轮增压技术结合在一起而解决现在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涡轮出口引射涡轮增压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涡轮出口引射涡轮增压器包括压气机、涡轮、散热器、收敛管、引射管、混合管、压气机壳、涡壳和涡轮进口管道;其中,压气机设置在压气机壳的内部;涡轮设置在涡壳的内部,并且压气机和涡轮同轴设置;涡轮进口管道与涡壳的进气口相连通;散热器设置在涡轮进口管道内,入口处与大气相连通,出口处与引射管的进气端相连;收敛管的进气端与涡壳的出口相连接;混合管的进气端同时与收敛管和引射管的出气端相连,而混合管的出气端则与大气相连通。
所述的收敛管的出气端越靠近外端口管径越小,并且插入在混合管的进气端内部。
所述的引射管的出气端连接在混合管的进气端侧壁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涡轮出口引射涡轮增压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利用涡轮出口废气来引射空气,引射空气流经散热器后能有效降低涡轮进口的气体温度,延长涡轮增压器使用寿命。涡轮进气流量增大,引射效果增强,引射空气流量增大,并且本装置冷却能力和涡轮工况一定程度上相适应。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涡轮出口引射涡轮增压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涡轮出口引射涡轮增压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民航大学,未经中国民航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7295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军车用膨胀水箱
- 下一篇:增压器旁通阀用执行器、涡轮增压器及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