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举升驾驶室前悬及压缩前悬弹簧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2051777.7 | 申请日: | 2018-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252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9 |
发明(设计)人: | 龙建林;王建辉;邱宇涛;胡滨;王赢;陈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华菱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65/02 | 分类号: | B62D65/02;B66F7/08 |
代理公司: | 衡阳雁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31 | 代理人: | 龙腾;黄丽 |
地址: | 421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前悬 举升 底座 驾驶室 液压油泵 液压油缸 活塞杆 支撑梁 弹簧 升降台 汽车制造技术 本实用新型 底座连接 顶端安装 减震弹簧 生产效率 手推扶手 竖直设置 挂钩 压缩 放置槽 可升降 万向轮 压紧力 绳索 升降 | ||
用于举升驾驶室前悬及压缩前悬弹簧的装置,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其包括底座、安装在底座上并可升降的升降台、安装在升降台上的液压油泵以及与液压油泵连接的液压油缸,所述液压油缸的活塞杆竖直设置,所述活塞杆的顶端安装有举升支撑梁,所述举升支撑梁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用于放置前悬的放置槽,所述底座上设有两个用于挂住驾驶室的挂钩,所述挂钩通过绳索与底座连接,所述底座的底部设有四个万向轮,所述底座上设有手推扶手。本实用新型可轻松将前悬举升从而辅助其与驾驶室的安装连接,并且在后续安装减震弹簧时可提供压紧力,在极大程度上降低工人劳动力、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指一种用于举升驾驶室前悬及压缩前悬弹簧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卡车的生产制造过程中,需要将前悬(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安装到驾驶室的下部,而在生产车间中,待装配的驾驶室一般都是通过吊机悬吊起来的,因此将具备一定重量的前悬举起并安装到驾驶室需要耗费较大的人力,容易耽误工作效率,不仅如此,在将前悬安装好之后,还需要在前悬的两端安装弹簧,以备后续装上减震器,在安装弹簧时,需要借助外力将其压紧,而由于待安装的弹簧的弹性系数较大,因此在安装时同样会耗费较大的人力,降低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举升驾驶室前悬及压缩前悬弹簧的装置,可轻松将前悬举升从而辅助其与驾驶室的安装连接,并且在后续安装弹簧时可提供压紧力,在极大程度上降低工人劳动力、提高生产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举升驾驶室前悬及压缩前悬弹簧的装置,包括底座、安装在底座上并可升降的升降台、安装在升降台上的液压油泵以及与液压油泵连接的液压油缸,所述液压油缸的活塞杆竖直设置,所述活塞杆的顶端安装有举升支撑梁,所述举升支撑梁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用于放置前悬的放置槽,所述底座上设有两个用于挂住驾驶室的挂钩,所述挂钩通过绳索与底座连接,所述底座的底部设有四个万向轮,所述底座上设有手推扶手。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台与底座之间通过两个X形铰架连接,所述X形铰架包括交叉设置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铰接,所述第一连杆的上下两端分别与升降台和底座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上下两端分别与升降台和底座铰接,所述底座上铰接有升降油缸,所述升降油缸的伸缩杆与其中一个X形铰架的第一连杆铰接,当所述升降油缸的伸缩杆伸长时,所述第一连杆被顶起,使得所述X形铰架将升降台向上支撑起来。
更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上设有用于控制升降油缸伸缩杆活动的脚踏开关。
优选地,所述举升支撑梁与活塞杆可转动连接。
其中,所述举升支撑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部开口的筒形卡套,所述活塞杆的上部的外壁上环形设置有凹槽,所述筒形卡套的内壁上对应设置有凸条,所述筒形卡套可转动地套设于活塞杆的顶端并使所述凸条卡设于凹槽中。
优选地,所述放置槽中设有至少两个用于支撑前悬的V型板,所述V型板焊接在放置槽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在对驾驶室安装前悬时,首先可使吊机将驾驶室吊至适当的位置,然后将前悬放置在举升支撑梁的放置槽中,接着通过手推扶手配合万向轮移动本装置,使前悬移动至待安装位置的下方,然后通过液压油缸的活塞杆带动举升支撑梁上升(若上升高度不够,还可利用升降台提升高度),从而使前悬上升到安装高度,方便工人将其与驾驶室安装连接起来,在安装好前悬后,需要在前悬的两端安装弹簧,此时可再次利用本装置,先将挂钩勾住驾驶室,然后使举升支撑梁托举前悬,待弹簧的位置放置好后,启动液压油缸,举升支撑梁向上推顶前悬,使得弹簧被压缩,进而可将弹簧轻松顺利地安装好,而此时由于挂钩的作用,驾驶室受到向下的拖拽力,从而平衡与举升支撑梁产生的向上的推力,保证了弹簧的顺利安装,在极大程度上降低了工人劳动力、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华菱汽车有限公司,未经湖南华菱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5177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