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接触法车轮径跳检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2051177.0 | 申请日: | 2018-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408426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31 |
发明(设计)人: | 贺子铭;马开富;徐见;芮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鞍山市雷狮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K9/12 | 分类号: | B61K9/12 |
代理公司: | 安徽知问律师事务所 34134 | 代理人: | 于婉萍;平静 |
地址: | 243000 安徽省马鞍山市马***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接触法 车轮 检测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接触法车轮径跳检测系统,属于轨道交通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的在线动态检测系统,包括沿列车入库方向依次安装于轨道内侧的前置机构和检测机构,所述检测机构包括安装于轨道内侧且相互平行的踏板总成、第一滑动板和固定板总成,还包括导柱导套机构,其中第一滑动板穿过导柱导套机构且与踏板总成及固定板总成之间均通过滑轨机构滑动相连,该第一滑动板与升降驱动机构相连且与踏板总成之间设有弹性元件。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在列车高速运行状态下对列车径向跳动进行实时动态检测,且其检测精度相对于现有检测机构得到有效提高,该检测装置的结构稳定性较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轨道交通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接触法车轮径跳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在铁路运用中,走行部分尤其是轮对运行状态对列车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对安全产生重要作用的轮对参数包括:轮缘磨耗、圆周磨耗、踏面擦伤等。当车轮踏面出现擦伤、剥离、径向跳动和碾堆等故障时,在列车运行过程中会对钢轨产生额外的冲击力,使钢轨寿命降低,严重时还可造成裂纹和断裂。在打击钢轨的同时擦伤故障还给车辆本身带来冲击,产生震动,对车辆轴承产生破坏作用。
因此,车轮踏面径向跳动等缺陷的检测对于保证列车的行车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现有技术中,车轮踏面故障的监测方法主要有静态监测和动态监测两种,其中静态监测方法只有在机车停车或车轮拆卸的情况下才能进行,效率低且劳动强度大。在线动态监测是指列车在钢轨上正常运行时进行的实时在线测量,在线检测由于具有测量自动化程度高、不占用机车车辆周转时间和便于存储车轮信息资料等特点,而日益受到国内外的重视。现有的动态监测方法主要有:(1)振动加速度监测法;(2)图像监测法;(3)位移监测法;(4)接触监测法。
其中,现有接触测量法通常是采用平行四边形结构。如,中国专利201620323667.X公开了一种车轮踏面擦伤及不圆度动态检测装置,该装置包括装设在钢轨内侧的底座板,底座板上装设有至少两套平行四边行机构,各平行四边行机构顶部铰接有一与车轮踏面接触的擦伤杆,擦伤杆与底座板之间装设有第一阻尼机构,各平行四边行机构与底座板之间均装设有第二阻尼机构,擦伤杆底部装设感应板,底座板上装设有用于感应感应板位移的位移传感器。该申请案通过阻尼机构的安装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检测机构的抗冲击性,但该检测机构的检测精度及结构稳定性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同时,该装置无法控制平行四边形机构的擦伤杆高度,遇到因磨损造成轮缘高低不同时,可能存在轮缘与该擦伤杆无接触或接触过多,从而导致无测量结果或对机构造成较大的撞击而影响测量甚至会将机构冲击损坏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1.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列车车轮踏面缺陷检测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了一种接触法车轮径跳检测系统。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在列车高速运行状态下对列车径向跳动进行实时动态检测,且其检测精度相对于现有检测机构得到有效提高,该检测装置的结构稳定性较好。
2.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接触法车轮径跳检测系统,包括沿列车入库方向依次安装于轨道内侧的前置机构和检测机构,其中前置机构用于对待检测车轮的轮缘高进行检测,检测机构用于对车轮径向跳动进行检测,该检测机构包括安装于轨道内侧且相互平行的踏板总成、第一滑动板和固定板总成,还包括导柱导套机构,其中第一滑动板穿过导柱导套机构且与踏板总成及固定板总成之间均通过滑轨机构滑动相连,该第一滑动板与升降驱动机构相连且与踏板总成之间设有弹性元件;所述踏板总成上设有位移感应板,且第一滑动板上对应设有位移传感器。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检测机构对称安装于双侧轨道内侧,且同一侧检测机构的数量≥2;所述前置机构的前方还设有触发机构,该触发机构包括沿单侧轨道内侧间隔设置的第一磁钢和第二磁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鞍山市雷狮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未经马鞍山市雷狮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5117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