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智能进气格栅有效
申请号: | 201822038596.0 | 申请日: | 2018-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658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0 |
发明(设计)人: | 徐翔;郑焱;刘橙林;张杰;曹鹏;裴存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B60K11/08 | 分类号: | B60K11/08;B60K11/02 |
代理公司: | 常州佰业腾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1 | 代理人: | 刘松 |
地址: | 21300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格栅框架 中空管路 冷却液 格栅叶片 进气格栅 蜗轮蜗杆传动机构 出液端 进液端 智能 电机 流出 车辆冷却系统 本实用新型 冷却液流通 运行稳定性 低速行驶 高速行驶 空气接触 摩擦阻力 弯月形状 行驶过程 转动格栅 地连接 可转动 叶片 轮胎 | ||
1.一种智能进气格栅,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进气格栅连通于车辆冷却系统,所述智能进气格栅设有容所述车辆冷却系统的冷却液流通的中空管路,所述中空管路具有容冷却液流入的进液端和容冷却液流出的出液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进气格栅,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进气格栅包括格栅框架、安装在格栅框架上的格栅叶片,所述中空管路包括贯通于格栅叶片的第一中空支路,所述进液端和出液端分别设置于格栅框架的两侧,所述第一中空支路的两端分别连通于进液端和出液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进气格栅,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叶片包括主体部以及位于主体部两端的第一连接轴和第二连接轴,所述第一连接轴和第二连接轴分别连接于格栅框架的两侧;所述第一连接轴设有第一通孔,该第一通孔连通于所述进液端;所述第二连接轴设有第二通孔,该第二通孔连通于所述出液端;所述主体部的内部设有容冷却液流通的中空腔体;
所述第一中空支路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通孔、中空腔体以及第二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进气格栅,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腔体的横截面形状通过将主体部的横截面形状进行等比例缩小构成,且所述中空腔体的横截面尺寸与主体部的横截面尺寸的比例为1:1.1~1.2。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进气格栅,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叶片的数量为三组,所述三组格栅叶片横向安装于格栅框架上。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进气格栅,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管路还包括贯通于格栅框架的第二中空支路,所述第二中空支路的两端分别连通于进液端和出液端。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进气格栅,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自智能进气格栅流出后,再流入至车辆冷却系统的散热器。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进气格栅,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进气格栅安装在车辆的前端,并位于车辆发动机舱的前方。
9.根据权利要求2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智能进气格栅,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进气格栅还包括安装在格栅框架上的电机、连接于电机输出轴的蜗杆以及啮合传动于蜗杆的蜗轮,所述格栅叶片通过传动轴安装在蜗轮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智能进气格栅,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叶片呈扁平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理工学院,未经江苏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38596.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散热器托架结构
- 下一篇:一种管卡的安装限位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