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平衡杆的成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2030126.X | 申请日: | 2018-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247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9 |
发明(设计)人: | 孟庆魁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顺达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5/00 | 分类号: | B21D35/00;B21D22/02;B21D37/10;B21D43/00;B21D7/06;B21D7/16 |
代理公司: | 武汉惠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43 | 代理人: | 童思明 |
地址: | 438300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工作台 成型装置 夹具 下压 冲压结构 压紧夹具 平衡杆 制备 本实用新型 汽车零部件 成型结构 顶压结构 弯折成型 折弯结构 装置结构 左右两侧 正前方 扁平段 常规的 热成型 平端 气缸 油缸 矫正 成型 对称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平衡杆的成型装置,属于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该成型装置包括工作台(1)、工作台(1)中部的冲压结构(5)、冲压结构(5)上的上压紧夹具(6)、工作台(1)上且位于上压紧夹具(6)正下方的下压紧夹具(2)、工作台(1)上且对称设于下压紧夹具(2)左右两侧的两个折弯结构(3)与两个成型结构(4)和工作台(1)上且位于下压紧夹具(2)正前方的顶压结构(43)。该装置结构简单,5个气缸和1个油缸,即可实现弯折成型、偏平端矫正和扁平段制备,操作简单,同时成型精度高;其制备方法,采用常规的热成型方法,而利用前述成型装置,工艺简单,产品精度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平衡杆的成型装置。
背景技术
稳定杆作为汽车悬架部件中的重要部件,可以提高悬架的侧倾角刚度,调整前后悬架侧倾角刚度比值,以保证汽车具有良好的行驶稳性,从而保证汽车安全性和舒适性、平顺性。现有技术中稳定秆一般是由实心金属材料构成,所以称为实心稳定杆。现有的实心稳定杆的制造工艺包括:选用实心金属材料进行落料的落料步骤101→端头加热成型步骤102→整体加热后杆身成型的稳定杆杆身加热成型步骤103→油冷却的淬火步骤104→箱式回火炉回火的回火步骤105→冷校正步骤106→打磨步骤107→一次喷丸步骤108→涂装步骤109。
如申请号为CN 201010127398.7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汽车空心稳定杆的制造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a、将合格的空心金属管原材料按设计的稳定杆型号规格裁剪成稳定杆单倍材料的落料步骤;
b、通过弯管设备将单倍材料冷弯成稳定杆杆身形成稳定杆半成品的冷弯成型步骤;
c、对冷弯成型的稳定杆半成品进行淬火的淬火步骤;所述的淬火步骤中,对冷弯成型的稳定杆半成品加热是通过电阻加热的方式,由夹具夹住稳定杆半成品两端通电构成;加热温度为920±20℃,加热时间为30±5 秒;加热后马上放入冷却槽中冷却,冷却前稳定杆半成品的温度大于850℃ ;
d、对淬火后的稳定杆半成品在回火炉中进行回火的回火步骤;
e、采用压力设备对稳定杆半成品在淬火过程中产生的变形部位进行粗修校正的粗修冷校正步骤;
f、对稳定杆半成品两端成型的端头成型加工步骤;
g、采用压力设备对稳定杆成品在端头成型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变形而对稳定杆整体进行精修校正的精修冷校正步骤;
h、对稳定杆成品进行两次喷丸的喷丸步骤;
i、对稳定杆表面进行粉末喷涂的涂装步骤。
在步骤c中,通常目前对稳定杆进行加工时通常使用稳定杆成型机,其主要由机座、中定位成型机构和侧摆转成型机构构成。由于稳定杆的形状比较特殊,制作过程比较复杂,因此现有的成型机上安装了七个控制加工过程的液压缸。
图1和2公开了一种平衡杆结构,类似π型,其两侧依次为第一弯折部39、定位部40、第二弯折部41和扁头端42,其中部设有一个第一扁平段37和两个第二扁平段38,扁头端42上有孔且偏转一定角度。该平衡杆结构有两个难点,一是其形状的精度要求,二是扁头端42与偏平段的角度要求。
申请人在采用常规的成型设备生产平衡杆时发现,现有的成型设备不但复杂(具有至少7个气缸或油缸),且成型精度有可能达不到设计要求,尤其是扁头端42与偏平段的角度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平衡杆的成型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5个气缸和1个油缸即可实现弯折成型、偏平端矫正和扁平段制备,操作简单,同时成型精度高。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顺达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湖北顺达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3012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层隔热罩零件的连续落料装置
- 下一篇:一种改进型五金模具加工用工作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