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桥梁工程用减震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822017359.6 | 申请日: | 2018-12-0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605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6 |
| 发明(设计)人: | 李大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大春 |
| 主分类号: | E01D19/00 | 分类号: | E01D19/00;E01D19/04 |
| 代理公司: | 六安市新图匠心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39 | 代理人: | 胡艳 |
| 地址: | 530500 广西壮族自治***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减震块 铜球 冲击力 桥梁工程 连接杆连接 减震装置 向上摆动 向下移动 安装座 机械能 本实用新型 驱动连接杆 共振现象 缓冲减震 向下推动 驱动杆 下表面 下弹簧 限位套 转动杆 弹簧 滑杆 滑腔 套环 底座 转动 震动 压缩 转化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桥梁工程用减震装置,包括安装座,安装座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底座,在桥体受到冲击时,桥体推动减震块向下移动,从而减震块推动滑杆沿着滑腔下滑,而在套环的限制下弹簧受到压缩,因此部分对桥体的冲击力转化为弹簧的弹力,从而对桥体起到缓冲减震的效果,同时提高了桥体的稳定性以及对桥体的保护,在桥体受到冲击而使得减震块向下移动,驱动杆沿着限位套下滑并且向下推动转动杆,从而连接杆连接铜球的一端向上摆动,桥体受到的一定冲击力时,连接杆连接铜球的一端向上摆动并与铜锣碰撞,桥体受到冲击力部分转为驱动连接杆转动的机械能以及铜锣与铜球碰撞时的音震,降低了桥体因为震动而产生的共振现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桥梁领域设备,具体是一种桥梁工程用减震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桥梁减震结构,将地底的震动力经过缓冲后传递给地表的桥体,减小地震的震动力对桥体的损坏,如何发明一种桥梁结构,保证桥体结构在荷载作用下满足地基的多样性的变形要求。目前通用的桥梁支座主要有钢结构减震结构、聚四氟乙烯支座(滑动支座)、橡胶减震结构、混凝减震结构和铅减震结构等。
橡胶减震结构比其它几种材质的减震结构性能优良,但现有的橡胶减震结构通常只能实现横向的阻尼效果,减震效果有限,使得橡胶减震装置在桥梁上的使用上存在一些不足,并且现有的桥梁在产生震动时,有时会出现共振现象,从而影响桥梁的健壮性,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一种桥梁工程用减震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桥梁工程用减震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桥梁工程用减震装置,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上表面开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滑腔,且每个滑腔均垂直设置;每一个所述滑腔均通过第一缓冲装置与减震块的下表面连接,且第一缓冲装置由滑杆、套环和弹簧组成,所述滑杆的一端延伸至滑腔内并与滑腔的内侧壁滑动接触,且滑杆的另一端与减震块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滑杆上套接有滑动连接的套环,且套环与安装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滑杆上串有弹簧,弹簧的一端与减震块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弹簧的另一端与套环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减震块的上表面设有固定连接的桥体,所述减震块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两个对称分布的第二缓冲装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缓冲装置由驱动杆、限位套、铜锣、固定套、转动杆、连接杆、铜球和支撑杆组成,所述减震块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垂直设置的驱动杆,驱动杆的另一端穿过限位套并与限位套滑动接触,且限位套固定安装在安装座的侧壁,所述驱动杆上固定套接有固定套,固定套的内侧壁通过销轴与转动杆的一端转动连接,转动杆的另一端与连接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铜球,且连接杆下表面的中间端与支撑杆的顶部通过销轴转动连接,且支撑杆的底部与安装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铜锣固定安装在减震块的下表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安装座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底座。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滑杆延伸至滑腔内的一端固定套接有密封活塞。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转动杆与连接杆之间的夹角为30-4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在桥体受到冲击时,桥体推动减震块向下移动,从而减震块推动滑杆沿着滑腔下滑,而在套环的限制下弹簧受到压缩,因此部分对桥体的冲击力转化为弹簧的弹力,从而对桥体起到缓冲减震的效果,同时提高了桥体的稳定性以及对桥体的保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大春,未经李大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1735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