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纵梁的加强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1976505.1 | 申请日: | 2018-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422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3 |
发明(设计)人: | 刘兵;付森;孟元晨;王才卫;黄元;李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宁致远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1/00 | 分类号: | B62D21/00 |
代理公司: | 武汉明正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41 | 代理人: | 张伶俐 |
地址: | 43009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条形加强板 纵梁内板 加强板 加强结构 汽车纵梁 纵梁外板 固连 凸条 纵梁 焊接 本实用新型 焊接连接 抗弯能力 向上弯折 凸出 冲压件 封闭区 上边缘 上翻边 弯折的 下边缘 下翻边 点位 空腔 凸形 有向 分隔 支撑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纵梁的加强结构,包括固连在纵梁外板上的纵梁内板,所述的纵梁内板一端的空腔内设有条形加强板,所述条形加强板的两侧向上弯折并与所述的纵梁内板相固连;所述的条形加强板上具有凸出条形加强板的凸条,所述的凸条的数量为1~8条;所述条形加强板的上边缘、下边缘分别设置有向条形加强板的内部弯折的上翻边和下翻边;所述纵梁内板与纵梁外板连接的一端设有多个凸形冲压件,在纵梁内板上通过焊接连接加强板;加强板将纵梁内部分隔成多个封闭区,提高了纵梁的抗弯能力;加强板与纵梁内板均成U形,并且焊接点位于加强板的支撑面上部,焊接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纵梁,特别是一种汽车纵梁的加强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是现代生活中的重要交通工具,随着汽车制造业的迅速发展,汽车的安全性要求日趋提高,而车体的防撞性能对汽车的安全性起着重要作用。在正面碰撞过程中汽车纵梁起到了主要的能量吸收和传递作用,因而纵梁的强度和刚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汽车的安全性能,而纵梁空腔的横截面形状直接影响整车碰撞性能。
现有的纵梁包括纵梁盖板、纵梁内板和位于纵梁盖板与纵梁内板之间的纵梁加强板,其中,纵梁加强板的尺寸较短,在纵梁前部没有支撑,导致纵梁前段强度较弱,而恰巧此处纵梁盖板处布置有拖车钩,按照汽车牵引法规的要求,在拖拽车辆时需承受较大的Y向力,导致加强板的部分容易受力变形,对汽车的安全性能造成极大的隐患,因此,如何提高纵梁的强度,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现有的车辆前纵梁后部的加强结构,包括后部向下倾斜的前纵梁、横截面呈U形的上加强件和下加强件,上下加强件形成多个封闭区以提高纵梁的强度,这样的结构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于,上加强件和下加强件形成封闭区域后,上加强件的焊接较为困难,采用焊接工艺后,纵梁的强度会有所降低,采用其他安装形式不能达到较好的安装效果。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焊接方便,能够有效提高纵梁抗弯性能的汽车纵梁的加强结构。
一种汽车纵梁的加强结构,包括固连在纵梁外板上的纵梁内板,所述的纵梁内板一端的空腔内设有条形加强板,所述条形加强板的两侧向上弯折并与所述的纵梁内板相固连;所述的条形加强板上具有凸出条形加强板的凸条,所述的凸条的数量为1~8条;所述条形加强板的上边缘、下边缘分别设置有向条形加强板的内部弯折的上翻边和下翻边;所述纵梁内板与纵梁外板连接的一端设有凸形冲压件,所述凸形冲压件为梯形,并有多个。
所述条形加强板的截面呈U形。
所述的条形加强板与纵梁内板通过焊接固连。
所述条形加强板为矩形,所述条形加强板的延伸方向与纵梁内板的延伸方向相同。
所述纵梁内板的中部设置有多个减重孔。
所述纵梁外板上设有多个加强筋。
所述纵梁外板与纵梁内板通过加强折弯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汽车纵梁的加强结构,其有益效果是:
(1)在纵梁内板上通过焊接连接加强板,所述加强板将纵梁内部分隔成多个封闭区,提高了纵梁的抗弯能力,所述纵梁加强装置结构简单、适用性强,无需改变纵梁的生产模具,并可单独制作;
(2)加强板与纵梁内板均成U形,并且焊接点位于加强板的支撑面上部,焊接方便;
(3)通过设置可焊接安装于纵梁内板和纵梁盖板之间的盒体组件,所述盒体组件包括弯折件和可与所述弯折件焊接连接的冲压件,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可以使纵梁盖板承受更多的Y向力,提升汽车的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纵梁的加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宁致远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宁致远汽车配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97650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