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身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1965743.2 | 申请日: | 2018-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993875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4 |
发明(设计)人: | 冯雷;苏世荣;黄维;张静;张涛;卢元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7/02 | 分类号: | B62D27/02 |
代理公司: | 11252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周放;姜溯洲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纵梁 后地板 本实用新型 后轮 转接件 钣金件 车身连接结构 成分体式 重新设计 分体式 锈蚀 存水 车身 车型 相距 | ||
1.一种车身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后轮包钣金件、后地板、内纵梁、外纵梁和转接件;
所述内纵梁与所述外纵梁相对固定在车身上;所述后轮包钣金件固定在所述外纵梁上;
所述后地板固定在所述内纵梁上,且所述后地板通过所述转接件固定在所述外纵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件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垂直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外纵梁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板所在平面与所述后地板所在平面平行,且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后地板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纵梁包括第一外板、第二外板和第三外板,所述第一外板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第二外板所在的平面垂直,所述第三外板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第二外板所在的平面垂直;所述第一外板、所述第二外板和所述第三外板组成U型槽;且所述U型槽的槽口指向背离所述内纵梁的方向;
所述后轮包钣金件与所述第二外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二外板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纵梁为S型纵梁,内纵梁包括第一内板、第二内板和第三内板;
所述第一内板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第二内板所在的平面垂直,且所述第一内板向靠近所述外纵梁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内板与所述后地板固定连接;
所述第三内板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第二内板所在的平面垂直,且所述第三内板朝远离所述外纵梁的方向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身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纵梁连接件,所述纵梁连接件的第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三内板上,所述纵梁连接件的第二端固定在所述第三外板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身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连接件设置有多个,且多个所述纵梁连接件沿所述外纵梁的延伸方向依次排布。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身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连接件的第一端所在的位置与所述第三内板的第一端所在的位置错开;所述第三内板的第一端为远离所述外纵梁的一端;
所述纵梁连接件的第二端所在的位置与所述第三外板的第一端所在的位置错开;所述第三外板的第一端为远离所述内纵梁的一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身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连接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内板的第一端之间的距离为2mm;所述连接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外板的第一端之间的距离为2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965743.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皮卡车前座椅横梁与中央通道的连接结构
- 下一篇:一种翻转式新型立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