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化上下料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937182.5 | 申请日: | 2018-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95829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5 |
发明(设计)人: | 石俊永 | 申请(专利权)人: | 余姚浩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7/90 | 分类号: | B65G47/9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安全围栏 有机器人 本实用新型 上下料装置 料框 上料 圆棒 机器人 自动化 有效降低成本 板链输送线 电气控制柜 安全方便 顶端连接 人工辅助 手动进料 自动送料 储料箱 大容量 控制柜 上料机 多机 抓手 员工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化上下料装置,包括水涨机,所述水涨机的前方连接有安全围栏,所述安全围栏与水涨机之间设置有机器人,所述机器人的顶端连接有机器人抓手,所述机器人的下方设置有料框,所述料框的一侧设置有自动圆棒上料机,所述自动圆棒上料机上连接有板链输送线,所述安全围栏的前方设置有机器人控制柜与电气控制柜。本实用新型中,机器自动送料大大的减少人工辅助时间,比原来手动进料提高生产量409%以上,有效降低成本,减少员工的人数,达到一人多机,使产品的成本提到实质性的降低,设置的大容量储料箱能够有效的减少的上料的次数,安全方便,并且该装置能够完成码垛工作,实用性更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化上下料装置。
背景技术
在国内的机械加工, 现今很多都是使用专机或人工进行机床上下料的方式, 这在产品比较单一、产能不高的情况下是非常适合的, 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科技的日益进步, 产品更新换代加快, 使用专机或人工进行机床上下料就暴露出了很多的不足和弱点,自动化上下料机械手具有操作方便,效率高,工件质量高等优点,同时将操作工人从繁重,单调的工作环境中解救出来,越来越受到生产厂家的青睐,拥有此套生产线势必能凸显企业生产实力,提高市场的竞争力,是工业生产加工的必然趋势;
现有技术中的机械加工大多还是人工上下料,效率低而且浪费大量的劳动力,而且物品需要人工整理整齐,增加投入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自动化上下料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化上下料装置,包括水涨机,所述水涨机的前方连接有安全围栏,所述安全围栏与水涨机之间设置有机器人,所述机器人的顶端连接有机器人抓手,所述机器人的下方设置有料框,所述料框的一侧设置有自动圆棒上料机,所述自动圆棒上料机上连接有板链输送线,所述安全围栏的前方设置有机器人控制柜与电气控制柜,且电气控制柜位于机器人控制柜的水平一侧,所述自动圆棒上料机顶部连接有大容量储料箱,所述大容量储料箱内部靠近板链输送线出连接有主推板,所述自动圆棒上料机的后壁固定连接有板链线架体,且板链输送线连接在板链线架体的顶部,所述主推板的上方设置有引导板,所述板链输送线靠近机器人抓手的端部连接有V行槽,且V行槽的后方设置有顶料气缸,所述V行槽的水平一侧设置有横推气缸,所述料框的的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角铁,且料框上设置有限位开关。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机器人抓手采用双抓手,且机器人抓手为平行抓机构,所述机器人的底座采用Q235A焊接而成。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电气控制柜的前壁连接有触摸屏,且电气控制柜的顶部设置有声光报警器,所述板链输送线沿水平方向的两侧均连接有挡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板链输送线的端部靠近V行槽的位置连接有接近开关。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安全围栏上设置有安全门,并且安全门上配套设置有安全门锁和机械开锁旋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角铁的端部连接有引导角铁。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自动化上下料装置,机器自动送料大大的减少人工辅助时间,比原来手动进料提高生产量409%以上,有效降低成本,减少员工的人数,达到一人多机,使产品的成本提到实质性的降低,通过设置的大容量储料箱能够有效的减少的上料的次数,安全方便,并且该装置能够完成码垛工作,实用性更强。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余姚浩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余姚浩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93718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