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套有效
申请号: | 201821898134.X | 申请日: | 2018-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232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31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伟;曹建;朱承明;李宝玉;陈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能国盛动力电池技术(北京)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556;H01M10/6567 |
代理公司: | 郑州科硕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57 | 代理人: | 徐园园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套体 防撞条 固定带 蓄电池 均匀安装 底端 本实用新型 新能源汽车 导热板 散热套 吸热板 电池 套体内部 增加装置 防撞柱 换管 挤压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套,包括套体、第一固定带、蓄电池和第二固定带,所述套体的两端皆均匀安装有第二防撞条,套体的底端均匀安装有第一防撞条,所述套体两侧顶部的中央分别安装有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且套体内部的底端固定有蓄电池,所述第二防撞条之间的套体上安装有吸热板,吸热板一侧套体的中央安装有导热板,且导热板一侧均匀安装有第一热换管。本实用新型通过安装有套体、第一固定带、蓄电池和第二固定带,套体的两端皆均匀安装有第二防撞条,套体的底端均匀安装有第一防撞条,便于通过第一防撞条和第二防撞条增加装置的防撞柱性,减少外力对蓄电池的挤压,便于保护蓄电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电池配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套。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蓄电池是新能源汽车中常用的一种动力源,蓄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常常会产生大量的热量,需要通过电池散热套增加蓄电池的散热效果,避免蓄电池过热影响使用寿命。
但是现有的蓄电池用电池散热套散热效果不佳,无法增加套体与蓄电池之间的空气流动,导热效果也不佳,易使得热量无法完全散出,影响蓄电池的使用,而且现有的套体无法增加蓄电池的抗震效果,易使得蓄电池受到外力挤压产生震动或变形,防撞击效果较差,同时现有的散热套无法根据电池使用个数调节使用大小,无法对蓄电池进行固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套,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无法增加套体与蓄电池之间的空气流动,导热效果不佳,防撞击效果较差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套,包括套体、第一固定带、蓄电池和第二固定带,所述套体的两端皆均匀安装有第二防撞条,套体的底端均匀安装有第一防撞条,第一防撞条的两端均延伸至套体的两侧,且第一防撞条和第二防撞条两端的套体上均分别安装有第一气嘴和第二气嘴,所述套体和第二防撞条内部的中央均安装有气道管,气道管的两侧均分别与第一气嘴和第二气嘴固定连接,且气道管两端套体和第二防撞条的内部均设有腔体,腔体的内部均安装有气囊,气囊外侧腔体的内壁上皆均匀安装有弹性胶条,所述套体两端底部的内外两侧皆均匀安装有拉链,拉链的一端均延伸至套体两侧的顶部,且同一端的两个拉链之间安装有连接体,连接体的两端均与套体固定连接,所述套体两侧顶部的中央分别安装有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的一侧分别安装有子魔术贴和母魔术贴,且套体内部的底端固定有蓄电池,蓄电池上方的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通过子魔术贴和母魔术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防撞条之间的套体上安装有吸热板,吸热板一侧套体的中央安装有导热板,且导热板远离吸热板一侧套体的中央通过支架均匀安装有第一热换管,所述第一热换管两端套体的内部均安装有汇流管,第一热换管的两端均与两个汇流管固定连接,且第一热换管下方套体的中央设有凹槽,凹槽的内部通过支架均匀安装有第二热换管,第二热换管的两端均与两个汇流管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套体通过拉链和连接体构成拉伸结构,套体和连接体通过拉链构成收纳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一防撞条和第二防撞条通过气囊和弹性胶条构成弹性减震结构。
优选的,所述子魔术贴和母魔术贴相互配合,套体通过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上的子魔术贴和母魔术贴构成固定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一热换管和第二热换管的一端均分别安装有第二水泵和第一水泵,第二水泵和第一水泵均通过导线与套体内部底端中央安装的单片机电连接,单片机通过导线与蓄电池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气道管与气囊的连接处均安装有单向密封垫,气道管与气囊之间通过单向密封垫构成密封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能国盛动力电池技术(北京)股份公司,未经中能国盛动力电池技术(北京)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89813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结构
- 下一篇:电池包运输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