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采用超临界CO2底循环的整体煤气化燃料电池发电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1887937.5 | 申请日: | 2018-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107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6 |
发明(设计)人: | 周贤;彭烁;许世森;钟迪;李启明;王保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J3/72 | 分类号: | C10J3/72;C10J3/86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徐文权 |
地址: | 102209 北京市昌平区北七***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料电池发电系统 整体煤气化 纯氧燃烧器 超临界态 燃气透平 超临界 回热器 压缩机 纯氧 阴极 二氧化碳气体 高温高压气体 冷却加压装置 燃料电池发电 燃料电池阳极 循环气压缩机 本实用新型 煤气冷却器 汽轮机 发电 捕集功能 发电效率 高效发电 燃料电池 阴极空气 余热锅炉 低成本 气化炉 引射器 做功 备煤 捕集 减排 煤电 二氧化碳 尾气 转化 出口 | ||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采用超临界CO2底循环的整体煤气化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包括备煤单元、气化炉、煤气冷却器、循环气压缩机、引射器、燃料电池、阴极空气压缩机、阴极回热器、压缩机、纯氧燃烧器、CO2燃气透平、回热器、余热锅炉和汽轮机;在整体煤气化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的基础上增加CO2的捕集,并利用CO2冷却加压装置将二氧化碳气体转化为超临界态CO2,并该超临界态CO2作为底循环,与纯氧、燃料电池阳极出口的尾气一起在纯氧燃烧器内进行反应,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在二氧化碳燃气透平中做功发电;该结构使得在燃料电池发电高效发电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发电效率;同时,本系统同时兼顾了CO2捕集功能,可高效、低成本地实现煤电发电的CO2减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洁净煤发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采用超临界CO2底循环的整体煤气化燃料电池发电系统。
背景技术
整体煤气化燃料电池发电系统IGFC是将煤气化发电技术与高温燃料电池结合的发电系统,其能源转化效率不受卡诺循环效率的限制,能大幅提高煤电效率,易于实现污染物及二氧化碳近零排放,是洁净煤发电技术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系统是一种新型发电技术,是以超临界状态的二氧化碳为工质的布雷顿循环系统,其循环过程是:首先,超临界二氧化碳经过压缩机升压;然后,利用换热器将工质等压加热;其次,工质进入热力透平,推动透平做功,透平带动电机发电;最后,工质进入冷却器,恢复到初始状态,再进入压气机形成闭式循环。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系统具有能量密度大,传热效率高,系统简单等先天优势,可以大幅提高热功转换效率,减小设备体积,具有很高的经济性和应用前景。
IGFC系统中燃料电池尾气的主要成分为CO与H2,具有较高的热值,通常采用纯氧燃烧的方式,再使用燃气透平梯级利用尾气热量;这种传统利用方式的底循环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超临界CO2底循环的整体煤气化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及方法,解决了现有的在IGFC系统中,存在底循环效率较低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采用超临界CO2底循环的整体煤气化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包括备煤单元、气化炉、煤气冷却器、循环气压缩机、引射器、燃料电池、阴极空气压缩机、阴极回热器、压缩机、纯氧燃烧器、CO2燃气透平、回热器、余热锅炉、CO2冷却加压装置和汽轮机,其中,备煤单元的干煤粉出口、高压氮气管道的出口、纯氧管道出口均连接至气化炉的入口,气化炉的顶部高温粗煤气出口连接煤气冷却器的入口,煤气冷却器的粗煤气出口分为两路,一路连接循环气压缩机的入口,另一路连接引射器的入口,引射燃料电池阳极出口的部分尾气,引射器的煤气出口连接燃料电池的阳极入口,燃料电池的阳极出口经过压缩机连接纯氧燃烧器的入口,纯氧燃烧器的高温高压气体出口连接CO2燃气透平的入口;
CO2燃气透平的燃烧尾气出口连接回热器的热侧入口,回热器的热侧出口连接余热锅炉的入口,余热锅炉的燃烧尾气出口连接CO2冷却加压装置的入口,CO2冷却加压装置的超临界CO2出口连接回热器的冷侧入口;
阴极空气压缩机的出口连接阴极回热器的冷侧入口,阴极回热器的高温空气出口连接燃料电池的阴极入口,燃料电池的阴极出口连接阴极回热器的热侧入口,阴极回热器的热侧出口连接余热锅炉的入口,余热锅炉上设置有空气排出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88793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