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电梯坠落时的座椅有效
申请号: | 201821884625.9 | 申请日: | 2018-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279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4 |
发明(设计)人: | 刘万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创智果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11/02 | 分类号: | B66B11/02;B66B5/02 |
代理公司: | 丽水创智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78 | 代理人: | 闫晓红 |
地址: | 323000 浙江省丽***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减震弹簧 电梯坠落 管体 软座 座椅 两端固定 套管 吊杆 固定连接套管 本实用新型 病残人士 电梯轿厢 铰接连接 可折叠的 上下两端 下支撑杆 有效减少 上端 上前部 伸缩杆 手柄杆 支撑杆 插柱 下端 电梯 体内 伤害 | ||
一种适用于电梯坠落时的座椅,涉及一种电梯座椅,所述两管体(23)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在电梯轿厢的中部和中下部或地面上,手柄杆两端固定连接两管体的上部,下支撑杆(24)的两端固定连接两管体的下部,吊杆(8)上端铰接连接在下支撑杆上,吊杆下端固定连接套管(15)的后端上部,软座(9)固定在套管上前部,套管内设有座减震弹簧(12),伸缩杆(13)一端顶在所述座减震弹簧上;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可折叠的软座,平时可供老年人或病残人士使用,一旦出现电梯坠落事故,软座的座减震弹簧和两管体内的插柱减震弹簧共同作用可有效减少对人体的伤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座椅,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电梯坠落时的座椅。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推进,各种各样层数较高的居民楼、写字楼、办公楼、商场以及酒店大量建设,为了方便人员上下,超过六层的建筑都设有竖井式电梯;由于年久失修、产品质量等各种原因,极少量的电梯在运行中会突然坠落;电梯突然坠落的原因主要是和限速器和安全钳同时失灵导致的;现有的防范方法是:
1、电梯坠落时保持冷静,利用电梯里面的应急电源按钮,可立即按下,一旦应急电源启动,电梯就会马上停止下落。
2、将电梯的每个楼层按钮都一定要按一遍,而且是要从最底部网上按,就算是按不亮也要接着按,不要放弃任何获救希望。
3、移至电梯的两侧墙壁,如果说电梯里面的人很多,一定要分散站立。动作要慢,不要有多余的动作。
4、如果电梯里面是有扶手的,一定要牢牢抓住,固定好自己的位置,以免摔伤,如果说没有扶手则扶住两边的电梯内墙,头部和背部都要紧贴电梯的内墙,膝盖呈现弯曲状,运用墙体保护人体的脊椎。
5、膝盖弯曲呈现出屈膝姿势,这个防护姿势很重要,韧带是人体最富有弹性的组织,所以需要靠弯曲的膝盖来承受住重击压力,如果说是笔直站立,人体的骨头是很难承受住下降的重击,很可能造成骨骼大断裂,在下降的过程中脚跟也要提起,呈现出垫脚姿势。
6、不要倚靠电梯门,电梯门在中途如果停止降落,电梯门忽然之间打开,很容易造成摔伤,或者是别的电梯门卡住,甚至是跌入井道。如果说在电梯停止降落,电梯门打开了,千万不要急着向外冲,要先检查一下电梯是停在什么位置,防止绊倒,造成二次伤害。电梯如果停下了,一定要小心,要保持长按开门按钮,使用手机或者是电梯内的求救电话求助,千万不要扒开门或者是从电梯的天花板爬出。
以上方法虽然说可以减少对人体的伤害,但局限于电梯轿厢内的结构限制,仍然出现少量的伤亡事件;现有的电梯部分设有横杆扶手,具有折叠座椅的电梯几乎没有,不方便老年人或病残人士使用。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电梯坠落时的座椅,通过设置可折叠的软座,平时可供老年人或病残人士使用,一旦出现电梯坠落事故,软座的座减震弹簧和两管体内的插柱减震弹簧共同作用可有效减少对人体的伤害。
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适用于电梯坠落时的座椅,包括管体、手柄杆、下支撑杆、吊杆、套管、软座、伸缩杆和座减震弹簧,两管体间隔设置,所述两管体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在电梯轿厢除了门的任意一侧轿厢内壁的中部和中下部或地面上,手柄杆两端固定连接两管体的上部,下支撑杆的两端固定连接两管体的下部,吊杆上端铰接连接在下支撑杆上,吊杆下端固定连接套管的后端上部,软座固定在套管上前部,套管内设有座减震弹簧,伸缩杆一端顶在所述座减震弹簧上,所述伸缩杆在软座放下后顶在轿厢壁上形成座椅或减震椅。
所述的适用于电梯坠落时的座椅,所述吊杆的上端设有半圆板,半圆板上部凸出块的轴孔与半圆环上部凸起的轴孔通过销轴串联形成铰接连接,半圆环和半圆板内形成的圆孔套在下支撑杆上,所述半圆环下部的延伸板贴在吊杆的上端,螺丝A穿过延伸板的孔后连接所述吊杆上端的螺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创智果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创智果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88462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活动的双层液压电梯
- 下一篇:轿厢顶部护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