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直升机作动筒转动接头力偶加载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883615.3 | 申请日: | 2018-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4314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3 |
发明(设计)人: | 刘军乐;王宇奇;陈爱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M13/00 | 分类号: | G01M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航信高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26 | 代理人: | 高原 |
地址: | 333001 ***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直升机 作动筒 转动 接头 力偶 加载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直升机结构试验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直升机作动筒转动接头力偶加载装置,包括固定于转动接头一侧的多维调整装置、与多维调整装置连接的翻转加载机构、固定于转动接头另一侧的载荷加载装置和与载荷加载装置连接的旋转加载机构,多维调整装置调整转动接头的位置使转动接头轴线与旋转加载机构的旋转轴线重合,翻转加载机构向转动接头提供载荷加载装置的翻转力偶,载荷加载装置模拟转动接头的垂向载荷,旋转加载机构向转动接头提供载荷加载装置的轴向力偶。该力偶加载装置实现了直升机某部件作动筒转动接头任意转角变化同时承受复合载荷和多重力偶,试验加载装置能够模拟任意方向载荷和多重力偶,且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和试验精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直升机结构试验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直升机作动筒转动接头力偶加载装置。
背景技术
直升机作动筒转动接头是直升机组成的关键部件,承受整机重量和多重力偶复杂受力的同时要实现任意转角变化。为了掌握作动筒转动接头可靠性性能,需要在地面对部件作动筒转动接头进行性能试验的力偶加载装置,以掌握部件作动筒转动接头可靠性安全特性,进而给出部件作动筒转动接头的性能指标。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至少一种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直升机作动筒转动接头力偶加载装置,包括:
固定于转动接头一侧的多维调整装置;
与所述多维调整装置连接的翻转加载机构;
固定于转动接头另一侧的载荷加载装置;以及
与所述载荷加载装置连接的旋转加载机构;其中,
所述多维调整装置调整转动接头的位置使转动接头轴线与所述旋转加载机构的旋转轴线重合,所述翻转加载机构向转动接头提供所述载荷加载装置的翻转力偶,所述载荷加载装置模拟转动接头的垂向载荷,所述旋转加载机构向转动接头提供所述载荷加载装置的轴向力偶。
优选的,所述多维调整装置包括水平运动机构、竖直运动机构和侧向运动机构,所述转动接头与所述侧向运动机构连接。
优选的,所述翻转加载机构包括依次相连接的上固定件、上过度板和垂直对中调节件,所述垂直对中调节件与所述水平运动机构连接,所述翻转加载机构通过三个支撑点固定在试验台架,其中一个支撑点位于翻转轴线上,另外两个支撑点对称于翻转轴线两侧。
优选的,所述载荷加载装置包括设置在前端的作动筒和与所述作动筒连接的可调轴,所述作动筒与所述转动接头连接,所述可调轴通过连接螺栓和带紧螺帽与所述旋转加载机构连接。
优选的,所述旋转加载机构包括依次相连接的水平调节件、下过度板和下固定件,所述水平调节件与所述可调轴连接,所述上固定件和所述下固定件为同轴结构,所述下过度板和所述下固定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直升机作动筒转动接头力偶加载装置,实现了直升机某部件作动筒转动接头任意转角变化同时承受复合载荷和多重力偶,试验加载装置能够模拟任意方向载荷和多重力偶,且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和试验精度。
附图说明
以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和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的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直升机作动筒转动接头力偶加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 转动接头
20 多维调整装置
31 上固定件
32 上过度板
33 垂直对中调节件
41 作动筒
42 可调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未经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88361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分子共振隔水炖
- 下一篇:一种全自动的榫眼打孔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