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道路交通用防撞型自动限高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1869969.2 | 申请日: | 2018-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9111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03 |
发明(设计)人: | 魏用杰;高国超;蒋欣哲;郭建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二局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F13/00 | 分类号: | E01F13/00;E01F15/14 |
代理公司: | 32327 南京鼎傲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郭元聪 |
地址: | 100071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撑架 圆杆 圆管 限高 压板 道路交通 行程开关 警示灯 控制箱 防撞 本实用新型 上表面位置 缓冲机构 减震弹簧 交通领域 报警器 减速带 内侧壁 道闸 高板 左端 | ||
一种道路交通用防撞型自动限高系统,它涉及交通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道路交通用防撞型自动限高系统。控制箱的右端设有报警器,控制箱的后端与限高架相连接,限高架的右端上表面位置处设有支撑架,支撑架与缓冲机构相连接,限高架的右侧设有减速带,限高架的左侧设有警示灯,警示灯的左侧设有自动道闸;圆管的一端与支撑架相连接,圆管的另一端与圆杆相连接,并且圆杆设置在圆管的内侧,圆杆的左端设有压板,压板通过减震弹簧与支撑架相连接,行程开关设置在圆管的内侧壁上,并且行程开关设置在压板与支撑架之间,圆杆的右端设有限高板。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它能够解决现有技术的限高架容易被损坏,且限高效果差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道路交通用防撞型自动限高系统。
背景技术
道路通行限高架对保障交通安全,防止车辆超高对桥梁、涵洞、隧道起到重要的保护作用。目前现有的道路通行限高架常采用“门”字形结构,现有技术的限高架由两根立柱和顶部的限高横杆组成,当超高车辆较高的速度通过时,常常造成限高架被撞损毁,限高架被撞坏通过常常伴随的是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威胁;而且现有技术的限高能力有限,许多超高车辆的司机会强行穿过限高架,在损坏限高架的同时,会严重地损坏后方所要保护的公共设施;而且如果限高架不能及时修理或更换,将对被保护的对象造成不可估量的破坏,所以急需一种具有较高限高能力的保护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道路交通用防撞型自动限高系统,它结构简单、安全实用,能够解决现有技术的限高架容易被损坏,且限高效果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是:它包含控制箱、报警器、限高架、支撑架、缓冲机构、减速带、警示灯、自动道闸,控制箱的右端设有报警器,控制箱的后端与限高架相连接,限高架的右端上表面位置处设有支撑架,支撑架与缓冲机构相连接,限高架的右侧设有减速带,限高架的左侧设有警示灯,警示灯的左侧设有自动道闸;所述的缓冲机构包含圆管、圆杆、减震弹簧、压板、行程开关、限高板,圆管的一端与支撑架相连接,圆管的另一端与圆杆相连接,并且圆杆设置在圆管的内侧,圆杆的左端设有压板,压板通过减震弹簧与支撑架相连接,行程开关设置在圆管的内侧壁上,并且行程开关设置在压板与支撑架之间,圆杆的右端设有限高板。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箱设置在限高架的中间偏上位置处。
进一步的,所述减速带的数量在一个以上。
进一步的,所述行程开关至圆管前端的距离小于减震弹簧的压缩距离。
进一步的,所述限高架的顶部设有限高标志牌。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车辆在到达限高区域内,首先经过减速带强制对高速行驶的车辆进行减速,在通过限高架时,若车辆没有超过限高架的限制高度时,车辆则可以顺畅通过;若车辆超过限高架所限制的高度时,则车辆超出限制高度的部分会触碰到限高板,此时,限高板推动圆杆向圆管的内侧移动,圆杆短距离的移动后,减震弹簧受压缩压板触碰到行程开关,行程开关设置至圆管前端的距离小于减震弹簧的压缩距离,使行程开关得电闭合,行程开关的通过微处理器使警报器、警示灯发出声光提示车辆司机,车辆的高度已经超过所限制的高度,同时控制箱控制落下自动道闸的挡杆阻止车辆继续前行,其中自动道闸多采用接近开关或霍尔传感器作为感应单元作为控制自动道闸动作信号源,在本系统中自动道闸的动作信号源为行程开关的闭合,行程开关受到压板压缩触碰,行程开关得电闭合,然后将数据传输给控制箱内,之后由控制箱将信号发送给自动道闸,让自动道闸的档杆落下,阻止车辆前行。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它结构简单、安全实用,能够解决现有技术的限高架容易被损坏,且限高效果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二局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建二局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86996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交通锥自动拾放设备
- 下一篇:具有夜间警示功能的路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