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储能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854830.0 | 申请日: | 2018-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864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3 |
发明(设计)人: | 沈焱;宋慧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藏藏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D15/02 | 分类号: | F24D15/02;F24S20/40;F24S60/1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一格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6 | 代理人: | 滑春生 |
地址: | 850000 西*** | 国省代码: | 西藏;5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相变材料 储能装置 储能 储能单元 地埋箱体 导热 辅助加热单元 本实用新型 外循环管道 储热性能 固定装置 过滤装置 进风口处 绝缘性能 循环风机 循环管道 阻燃性能 专用的 并联 储热 加热 封装 泄漏 饱和 保留 | ||
1.一种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地埋箱体、储能棒、储能单元、辅助加热单元和循环管道;
所述地埋箱体呈长方体状壳体结构,地埋箱体包括外壳体和内壳体;所述内壳体设置在外壳体内且内壳体与外壳体之间留有填充间隙,所述填充间隙之间填充有EPS保温层;
所述循环管道包括外循环管道和内循环管道,所述内循环管道通过控制阀与一循环风机首尾相连,所述内循环管道上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外循环管道通过控制阀并联在内循环管道上;
所述储能棒均匀排列分布在地埋箱体的内壳体内,储能棒之间互相串联呈S型连接,所述储能棒的外侧通过一夹持架固定在地埋箱体的内壳体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循环管道上设置有辅助加热单元,所述辅助加热单元内设置有太阳能加热盘管,所述太阳能加热盘管通过一外风机实现将加热盘管产生的热量输送到内循环管道中;所述地埋箱体的外壳体上涂刷有防腐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循环管道的进风口处设置有过滤板;所述过滤板包括固定边框、过滤网组和吸附模块;过滤网组和吸附模块交替相间设置在固定边框内;所述固定边框呈矩形框架结构,固定边框的外侧边缘上设置有连接耳板,所述固定边框的内壁上设置有与过滤网组和吸附模块相连的卡槽;所述过滤网组的边缘设置在固定边框的卡槽内,所述过滤网组包括若干互相平行堆叠设置的过滤网单元,所述过滤网单元呈波浪状网格结构;相邻堆叠的过滤网单元波浪的延伸方向互相垂直;所述吸附模块包括活性炭层和无纺布层;所述无纺布层夹在活性炭层之间;所述活性炭层上设置有透气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棒由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导热硅胶片和相变材料组成;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均是两边开口的壳体,储能棒中间开有空气流道,壳体主要由若干个圆弧壁、平面壁和圆柱壁构成;所述的若干个圆弧壁互相平行和对称交接,所述的圆弧壁的圆弧面与空气流道的圆柱面形状匹配;所述的平面壁和若干个圆弧壁交接,单端封闭圆弧壁包围的空间;所述的圆柱壁设置于若干个圆弧壁包围的中间,二者之间设置了若干肋连接;圆柱壁同时和平面壁交接,圆柱壁的孔和平面壁交接并贯穿;所述的圆弧壁在内圆弧面设置了凹槽,所述的导热硅胶片贴合于凹槽中;所述的相变材料填充于上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组装后封闭的空间内,并与壳体紧密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架包括中心开连接孔的底座,设在底座两侧设有一对弧形支撑耳,以及弧形卡盖;卡盖的右端与底座右侧支撑耳端部铰接,卡盖的左端与底座左侧的支撑耳端部为相互配合形成互锁的卡爪卡槽结构;所述卡盖的左端外边缘上通过薄片垂直连接有一卡销;所述卡盖右端与右侧支撑耳端部为可拆卸的铰接结构,卡盖右端为销轴结构,与其配合铰接的右侧支撑耳端部为可扣合锁紧销轴的卡爪结构;所述卡盖内侧面设有凸起的弹性片;所述支撑耳的内侧面底部设有弹性凸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藏藏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西藏藏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854830.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