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汽车零部件镁铝合金螺栓孔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817251.9 | 申请日: | 2018-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145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6 |
发明(设计)人: | 刘华珠;赵晓芳;李卫荣;李乾;廖春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理工学院;东莞宜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5/18 | 分类号: | G01B5/18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德皓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3129 | 代理人: | 齐军彩;杨瑞龙 |
地址: | 523808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螺栓孔 套管 壳体 螺栓 固定环 套环 螺栓孔检测装置 汽车零部件 测量螺栓 测量装置 镁铝合金 外侧壁 插槽 本实用新型 滑动连接 内侧壁 左侧壁 拧入 贴合 钻孔 观察 脱离 移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汽车零部件镁铝合金螺栓孔检测装置,包括壳体,壳体的左侧壁开设有T形凹槽,T形凹槽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有套管,套管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固定环,固定环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套环,通过壳体、T形凹槽、套管、固定环、套环、插槽、螺栓和测量装置的配合使用,推动套管,使螺栓脱离插槽,然后将螺栓拧入待测螺栓孔内,将壳体的右端贴合在螺栓孔的端面上,直至拧动到螺栓孔的最里侧,此时达到螺栓孔的最大深度,然后观察套环在T形凹槽内移动的位置,进而得出螺栓孔的深度,通过测量装置能够测量螺栓孔孔底到达螺栓孔端面之间的距离,以测量螺栓孔钻孔深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螺纹孔检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汽车零部件镁铝合金螺栓孔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零部件镁铝合金螺栓孔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检测,现有技术中质检人员采用螺纹塞规检测螺栓孔的深度,将螺纹塞规旋入螺栓孔中,在与螺栓孔的顶面对应的位置上做标记,然后将螺纹塞规取出,再用游标卡尺在螺纹塞规上测量,获得螺纹孔的深度,此种操作繁琐,而且测量的误差较大,为此特提出一种用于汽车零部件镁铝合金螺栓孔检测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汽车零部件镁铝合金螺栓孔检测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汽车零部件镁铝合金螺栓孔检测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左侧壁开设有T形凹槽,所述T形凹槽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有套管,所述套管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套环,所述壳体的右侧壁开设有插槽,所述套管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螺栓,所述螺栓的外侧壁插接于插槽内,所述套管的内侧壁滑动安装有测量装置,所述壳体的外侧壁印有第一刻度线。
优选的,所述测量装置包括所述套管的内侧壁固定连接的第一限位环,所述第一限位环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有支杆,所述支杆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卡环,所述卡环的左侧壁与第一限位环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支杆的左侧壁固定连接有拧块,套管的外侧壁印有第二刻度线。
优选的,所述拧块的右侧壁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均匀分布的第一齿块,所述套管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齿块,所述第一齿块的外侧壁与第二齿块相啮合,所述支杆的左侧壁与凹槽相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刻度线的零点与套环相持平,所述第二刻度线的零点与拧块的右侧壁相持平。
优选的,所述套管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环,所述支杆的外侧壁插接于第二限位环内,所述支杆的下端呈尖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种用于汽车零部件镁铝合金螺栓孔检测装置,通过壳体、T形凹槽、套管、固定环、套环、插槽、螺栓和测量装置的配合使用,推动套管,使螺栓脱离插槽,然后将螺栓拧入待测螺栓孔内,将壳体的右端贴合在螺栓孔的端面上,直至拧动到螺栓孔的最里侧,此时达到螺栓孔的最大深度,然后观察套环在T形凹槽内移动的位置,进而得出螺栓孔的深度,通过测量装置能够测量螺栓孔孔底到达螺栓孔端面之间的距离,以测量螺栓孔钻孔深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 T形凹槽、3套管、4固定环、5套环、6插槽、7螺栓、8测量装置、9第一限位环、10支杆、11卡环、12弹簧、13拧块、14凹槽、15第一齿块、16第二齿块、17第一刻度线、18第二刻度线、19第二刻度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理工学院;东莞宜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东莞理工学院;东莞宜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81725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