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三腔湍流出风口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815764.6 | 申请日: | 2018-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657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6 |
发明(设计)人: | 陈东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城县冠智信息产业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3/06 | 分类号: | F24F1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3300 山东省德州***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调气流 弧形板 本实用新型 独立腔体 风口装置 室内气流 负压管 三腔 流出 结构技术领域 壳体分为三 旋转混合器 出风装置 混合效率 空调设备 气流形成 向下推动 右弧形板 最小截面 左弧形板 出风罩 固定框 湍流 负压 附壁 壳体 增流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设备的出风装置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三腔湍流出风口装置,包括:壳体、固定框、导向出风罩、弧形板、风切旋转混合器、负压管;所述弧形板包括:左弧形板、右弧形板,本实用新型利用利用弧形板把壳体分为三个独立腔体,在中部最小截面产生负压,室内气流进入负压管,与空调气流一起向下推动时,气流形成了合力,对空调气流形成增流加速,并且增加了混合效率;三个独立腔体在下端,在附壁效应下都与左旋转混切与右旋转混切产生湍流,进一步对室内气流和空调气流形成混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设备的出风装置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三腔湍流出风口装置。
背景技术
出风口装置主要应用于中央空调的末端,通常固定在天花板上或送风管道的出风口的钣金件上;目前市面上的空调出风口装置普遍存在一些缺点:现有出风口装置主要采用固定式结构,只是采用导流板,导流板虽然可以把气流扩散出去,但与室内气流混合方式单一,混合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正是鉴于以上问题而做出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腔湍流出风口装置,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三腔湍流出风口装置,包括:壳体、固定框、导向出风罩、弧形板、风切旋转混合器、负压管;
所述壳体由前板、后板、左板、右板组成的内置贯通通道的正方体,其上口连接中央空调的输出端;
所述固定框为方形框,其内壁与壳体外壁固定连接,固定框上顶面,下底面设置有贯通孔,便于将整个出风口装置固定在所需位置;
所述导向出风罩为多个,由多个方形框架组成,框架每条边设置为坡形,框架由大到小,套嵌组成平面,且每个框架中间留有间隙,通过支撑条固定在壳体下端口,用于引导空调新风扩散流出;
所述弧形板包括:左弧形板、右弧形板;
所述左弧形板,侧面看为弧形板,上端设置在壳体左板的右边三分之一处,下端指向壳体的下部中心出;
所述右弧形板与左弧形板呈镜面对称设置在壳体右侧,左右弧形板弯曲的板体部分相对设置,左弧形板与右弧形板把壳体分割成上下开放的三个腔体通道;
所述风切旋转混合器包括:左旋转混切、右旋转混切、支撑条;
所述左旋转混切为多串,结构相同,每串由多个扭转的螺旋板串联组成,且每个螺旋板上端到下端在扭转的作用下,形成了弧面,上端固定设置在左弧形板的下端;
所述右旋转混切与左旋转混切结构相同,螺旋板的扭转方向相反,与左旋转混切对称设置在右弧形板的下端;
所述支撑条为两根条状圆柱体,其一端连接前板,另一端连接在后板,其外周侧支撑左旋转混切与右旋转混切下端;
所述负压管包括:左负压管、右负压管;
所述左负压管为弯头管状体,在固定框的下方位置贯穿左板的中下部,左负压管弯头管角度指向左旋转混切;
所述右负压管为弯头管状体,在固定框的下方位置贯穿右板的中下部,右负压管为弯头管指向右旋转混切。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负压管设置为由室内到壳体内部管径逐渐缩小。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左负压管、右负压管弯头管角度在45度-60度之间,指向右弧形板与左弧形板的下部弧板。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右旋转混切与左旋转混切扭转角度设置为120度至270度之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向出风罩的方形框架数量小于四个。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城县冠智信息产业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武城县冠智信息产业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81576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主动室内循环出风口装置
- 下一篇:一种增流被动可视化出风口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