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三腔湍流出风口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815764.6 | 申请日: | 2018-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657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6 |
发明(设计)人: | 陈东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城县冠智信息产业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3/06 | 分类号: | F24F1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3300 山东省德州***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调气流 弧形板 本实用新型 独立腔体 风口装置 室内气流 负压管 三腔 流出 结构技术领域 壳体分为三 旋转混合器 出风装置 混合效率 空调设备 气流形成 向下推动 右弧形板 最小截面 左弧形板 出风罩 固定框 湍流 负压 附壁 壳体 增流 | ||
1.一种三腔湍流出风口装置,包括:壳体(1)、固定框(2)、导向出风罩(3)、弧形板(4)、风切旋转混合器(5)、负压管(6);
所述壳体(1)由前板(11)、后板(12)、左板(13)、右板(14)组成的内置贯通通道的正方体,其上口连接中央空调的输出端;
所述固定框(2)为方形框,其内壁与壳体(1)外壁固定连接,固定框(2)上顶面,下底面设置有贯通孔,用于螺丝固定整个出风口装置;
所述导向出风罩(3)为多个,由多个方形框架组成,框架每条边设置为坡形,框架由大到小,套嵌组成平面,且每个框架中间留有间隙,通过支撑条固定在壳体(1)下端口,用于引导空调气流扩散流出;
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板(4)包括:左弧形板(41)、右弧形板(42);
所述左弧形板(41),侧面看为弧形板,上端设置在壳体(1)左板(13)的右边三分之一处,下端指向壳体(1)的下部中心出;
所述右弧形板(42)与左弧形板(41)呈镜面对称设置在壳体(1)右侧,左右弧形板弯曲的板体部分相对设置,左弧形板(41)与右弧形板(42)把壳体分割成上下开放的三个腔体通道;
所述风切旋转混合器(5)包括:左旋转混切(51)、右旋转混切(52)、支撑条(53);
所述左旋转混切(51)为多串,结构相同,每串由多个扭转的螺旋板串联组成,且每个螺旋板上端到下端在扭转的作用下,形成了弧面,上端固定设置在左弧形板(41)的下端;
所述右旋转混切(52)与左旋转混切(51)结构相同,螺旋板的扭转方向相反,与左旋转混切(51)对称设置在右弧形板的下端;
所述支撑条(53)为两根条状圆柱体,其一端连接前板(11),另一端连接在后板(12),其外周侧支撑左旋转混切(51)与右旋转混切(52)下端;
所述负压管(6)包括:左负压管(61)、右负压管(62);
所述左负压管(61)为弯头管状体,在固定框(2)的下方位置贯穿左板(13)的中下部,左负压管(61)弯头管角度指向左旋转混切(51);
所述右负压管(62)为弯头管状体,在固定框(2)的下方位置贯穿右板(14)的中下部,右负压管(62)为弯头管指向右旋转混切(5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腔湍流出风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出风罩(3)的方形框架数量小于四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腔湍流出风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管(6)设置为由室内到壳体内部管径逐渐缩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腔湍流出风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负压管(61)、右负压管(62)弯头管角度在45度-60度之间,指向右弧形板(42)与左弧形板(41)的下部弧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腔湍流出风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右旋转混切(52)与左旋转混切(51)扭转角度设置为120度至270度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城县冠智信息产业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武城县冠智信息产业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815764.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主动室内循环出风口装置
- 下一篇:一种增流被动可视化出风口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