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止血钳、活检钳、异物钳的弹簧软管自动切线、打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806140.8 | 申请日: | 2018-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616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1 |
发明(设计)人: | 刘仁忠;刘超娟;刘义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康宏金属软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5/40 | 分类号: | B24B5/40;B24B41/00;B24B41/06;B21F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76 | 代理人: | 李浩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弹簧软管 自动切线 打磨装置 活检钳 异物钳 止血钳 打磨 本实用新型 打磨机构 工作平台 牵引机构 拾取机构 转移机构 剪切 抓取 操作过程 弹簧内圆 感应装置 控制装置 切线机构 切线结构 生产效率 合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止血钳、活检钳、异物钳的弹簧软管自动切线、打磨装置,止血钳、活检钳、异物钳的弹簧软管自动切线、打磨装置,包括牵引机构、打磨机构、切线机构、工作平台、控制装置、感应装置、转移机构和拾取机构,弹簧软管先通过牵引机构进入工作平台界面,然后切线结构感应到弹簧软管到位后进行弹簧软管的剪切,剪切后的弹簧软管由拾取机构进行抓取送至打磨机构进行弹簧内圆打磨,打磨后的弹簧软管由转移机构转移到存储区。本实用新型合并了四个连续的操作过程,实现了对弹簧软管的自动切线打磨,操作简单方便,大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多余劳动力的浪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是止血钳、活检钳、异物钳的弹簧软管自动切线、打磨装置。
背景技术
止血钳、活检钳、异物钳、微创手术患处缝合夹作为医学治疗里面常用的治疗工具,用于对人体的内脏器官进行观察、取样和治疗,弹簧软管作为制备止血钳、活检钳、异物钳、微创手术患处缝合夹的必不可少的配件之一,被要求在使用时不能损害人体的组织器官,因此,弹簧软管需要做到截面光滑。传统上,弹簧软管在经过相应的绕制设备绕制成型之后,还需要有专门的机器对弹簧软管进行切线,然后工人将切好线的弹簧软管运送到下一个操作工人手中,下一个操作工人再用专门的机器对切线之后的弹簧软管逐个进行打磨,这种分开的对弹簧软管进行切线、打磨的操作不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止血钳、活检钳、异物钳的弹簧软管自动切线、打磨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止血钳、活检钳、异物钳的弹簧软管自动切线、打磨装置,包括牵引机构、打磨机构、切线机构、工作平台、控制装置、感应装置、转移机构和拾取机构,所述牵引机构、打磨机构和切线机构设置在工作平台的同一侧,所述转移机构和拾取机构分别安装在工作平台,所述控制装置分别与牵引机构、打磨机构、切线机构、感应装置、转移机构和拾取机构电连接,所述感应装置分别设置在打磨机构、切线机构、转移机构和拾取机构上。弹簧软管先通过牵引机构进入工作平台界面,然后切线结构感应到弹簧软管到位后进行弹簧软管的剪切,剪切后的弹簧软管由拾取机构进行抓取送至打磨机构进行弹簧内圆打磨,打磨后的弹簧软管由转移机构转移到存储区。感应装置为传统的红外感应器,红外感应器分别设置在打磨机构、切线机构、转移机构和拾取机构上,当各机构的红外感应器感应到弹簧软管到位之后,就会通过控制装置对各机构进行发送工作命令,控制装置就是传统的控制终端,由单片机和电源组成。
所述牵引机构包括牵引主体和牵引接头,所述牵引主体与牵引接头固定连接,所述牵引主体包括牵引推动装置和运输管道,所述牵引主体的运输管道与牵引接头连通,所述牵引接头与切线机构对应。弹簧软管先人工放入运输管道,然后由牵引推动装置将弹簧软管向牵引接头端推出。牵引推动装置可以是电机或者气缸带动的推板或者夹具结构,是常用的机械结构。
所述切线机构包括切线固定柱、切线控制箱和第一剪切刀,所述切线固定柱设置在工作平台上,切线固定柱用于支撑切线控制箱,所述切线固定柱的外侧固定有切线控制箱,所述切线控制箱与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切线控制箱下设置有第一剪切刀,控制装置通过控制切线控制箱来控制第一剪切刀进行剪切,所述第一剪切刀设置在牵引接头与工作平台之间,所述第一剪切刀的刀口对应着牵引接头,当牵引接头端输送过来弹簧软管的时候,第一剪切刀上的感应装置感应到弹簧软管到位了,控制装置就控制第一剪切刀剪切从牵引接头牵引过来的弹簧软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康宏金属软管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康宏金属软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80614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回转窑托轮热态打磨装置
- 下一篇:一种高精度曲轴用磨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