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超高温成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790269.4 | 申请日: | 2018-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985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2 |
发明(设计)人: | 郑荣和;李衍衡;郑东衍;朴在铉 | 申请(专利权)人: | DAEHO科技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3B23/03 | 分类号: | C03B23/03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金鲜英;金成哲 |
地址: | 韩国庆***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具单元 成型装置 超高温 成型物 加压单元 成型 按压 本实用新型 加热单元 冷却成型 腔室 加热 加压 容纳 室内 | ||
1.一种超高温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内部包含容纳被成型物的模具单元的腔室;
在所述腔室内部将所述模具单元加热至第一温度的加热单元;以及
在第二温度下按压所述模具单元来成型所述被成型物的加压单元,
所述超高温成型装置通过当所述模具单元被所述加压单元加压时的所述第二温度低于所述第一温度的冷却成型方式来成型所述被成型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温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温度至少是400℃以上,
所述模具单元具有高于所述第一温度的熔点,
当所述加热单元将所述模具单元加热至所述第一温度时,所述腔室内部的氧浓度为10,000ppm以下,
在所述加热单元施加至所述被成型物的荷重为被分离为多个块的所述模具单元施加至所述被成型物的上侧的所述模具单元的自重,
由所述加压单元施加至所述被成型物的荷重至少是5kgf以上,
所述加热单元以非接触方式加热所述模具单元,
所述加热单元与所述模具单元的隔开距离至少是10mm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温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单元不与所述模具单元接触,且将所述模具单元加热至所述第一温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温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被成型物在所述加热单元被加热,且其厚度在与所述加热单元隔开的所述加压单元变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温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
感应线圈设置于所述腔室内部,
所述感应线圈将通过电磁感应而感应到的二次电流施加至所述模具单元来将所述模具单元加热至所述第一温度,
所述模具单元由电导体或半导体材质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温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
感应线圈设于所述腔室内部,
所述模具单元被移送至所述感应线圈的内部,
支撑所述模具单元的加热单元台设于所述感应线圈的内部,
与所述感应线圈对置的所述加热单元台具有高于所述第一温度的熔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温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单元在不与所述模具单元接触的状态下将所述模具单元加热至所述第一温度,
所述加压单元在为了成型所述被成型物而与所述模具单元接触的状态下对所述模具单元加压,并将所述模具单元加热至所述第二温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温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压单元包括与所述模具单元的上部对置的上部块和与所述模具单元的下部对置的下部块,
使所述上部块或所述下部块相对于所述模具单元升降的主缸设于所述腔室外部,
所述上部块或所述下部块具备供加热器设置的加热板和供冷却水循环的冷却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温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压单元包括覆盖所述模具单元的上部而加压的上部块和与所述上部块独立地按压所述模具单元的辅助加压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温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包围所述模具单元的感应线圈,
具备检测露出于所述感应线圈之间的所述模具单元的温度的非接触式温度计。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温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向所述腔室的内部投入所述模具单元的装载部,
依次配置有所述装载部、所述加热单元以及所述加压单元,
具备在所述腔室内部移送所述模具单元的移送臂,
所述移送臂从所述装载部向所述加热单元移送所述模具单元,当所述模具单元被升温至所述第一温度时,将所述模具单元从所述加热单元移送至所述加压单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DAEHO科技株式会社,未经DAEHO科技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790269.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