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均流液体冷却式汽车动力电池组有效
申请号: | 201821741771.6 | 申请日: | 2018-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295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5 |
发明(设计)人: | 蔡贵立;史忠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合一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17;H01M10/625;H01M10/6556;H01M10/6567;H01M2/1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颜希文;黄华莲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动力电池组 壳体 电池组 绝缘冷却液 液体冷却式 均流 本实用新型 接线端子 冷却装置 进液口 进液腔 体内 出口连接 第二侧壁 第一侧壁 电性连接 外部电路 相对设置 浸没 均流板 侧壁 进液 冷却 穿过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均流液体冷却式汽车动力电池组,包括壳体和用于与外部电路连接的接线端子,所述壳体内设有电池组、绝缘冷却液、泵和进液均流板,所述接线端子与所述电池组电性连接,将所述壳体其中两个相对设置的侧壁分别记为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绝缘冷却液充满所述壳体的内部空间,所述壳体外设有冷却装置,所述泵的出口连接有管道,所述壳体内设有进液腔,所述进液腔上设有进液口,所述管道穿过所述冷却装置与所述进液口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均流液体冷却式汽车动力电池组,通过将电池组整体浸没于绝缘冷却液内,进而实现对汽车动力电池组的冷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电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均流液体冷却式汽车动力电池组。
背景技术
随着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电动汽车正在逐步代替传统燃油汽车,成为汽车行业的一大重要分支。而电动汽车包括三项核心技术,动力电池、电机和控制系统,其中动力电池最为关键,其性能指标和经济成本决定了电动汽车的商业化进程。目前电动汽车电池主要分为两大类-蓄电池和燃料电池,而蓄电池包括镍氢电池、锂电池、纳硫电池等则是目前市场开发的重点。
动力电池在充电过程和放电过程中都会发热,充电过程为一放热反应且有电池内阻,在快速充电过程中,电池的温度会上升明显,尤其在快充满的时候,发热尤为严重;放电过程,电池发热主要是电池内阻引起的焦耳热;电池长期温度过高会对电池的寿命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可能过热自燃,因此这些电池需要控其内部温度在合理范围内。动力电池充电要求充电速度快,最简单粗暴的解决办法就是增大充电电流,大电流会造成产热量加大;而放电过程,保证车辆动力充沛,也需要大电流输出,造成焦耳热快速产生,以上工况造成动力电池的发热速度远高于常规电池,所以动力电池需要加装散热装置,以保证动力系统的安全性。目前,随着电池容量的需求在不断增加,传统的风扇散热已无法满足动力电池的散热需求,而非接触液冷板冷却结构复杂,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均流液体冷却式汽车动力电池组,通过将电池组整体浸没于绝缘冷却液内,进而实现对汽车动力电池组的冷却,同时可保证对电池组冷却的均匀性,该结构通过将绝缘冷却液直接与电池组接触,提高了电池组的散热速度,可满足电池组快速散热的需求,同时,该结构简单,有利于降低制造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均流液体冷却式汽车动力电池组,包括密封的壳体和用于与外部电路连接的接线端子,所述壳体内设有电池组、绝缘冷却液、泵和进液均流板,所述接线端子与所述电池组电性连接,将所述壳体其中两个相对设置的侧壁分别记为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进液均流板设置于所述壳体的第一侧壁与所述电池组之间且平行于所述第一侧壁设置,所述进液均流板将所述第一侧壁相对于所述电池组隔开并与第一侧壁及壳体的其他面共同合围形成一个进液腔,所述进液腔上设有进液口,所述进液均流板为表面设有通孔的板状结构,所述绝缘冷却液充满所述壳体的内部空间,所述壳体外设有冷却装置,所述泵的出口连接有管道,所述管道穿过所述冷却装置与所述进液口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冷却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上表面的储液盒,所述储液盒的下表面设有出液口,所述管道的出液端延伸至所述储液盒的内部,所述出液口与所述进液口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冷却装置还包括多个设置于所述储液盒的外表面的散热肋片。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冷却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散热肋片的外侧的散热风扇。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冷却装置为风冷散热器,所述管道穿过所述风冷散热器与所述进液口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管道包括散热段,所述散热段为盘绕设置的管状结构,所述散热段与所述风冷散热器连接并位于所述风冷散热器内。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泵设置于所述电池组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壳体内还设有备用泵,所述备用泵与所述管道的进液端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合一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合一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74177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