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支撑力的变速箱悬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821731934.2 | 申请日: | 2018-10-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419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3 |
| 发明(设计)人: | 冯利光;余丽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安市天潮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K17/06 | 分类号: | B60K17/06 |
| 代理公司: | 杭州斯可睿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41 | 代理人: | 薛辉 |
| 地址: | 3252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橡胶件 变速箱 连接管 衬管 支撑力 支脚 弹性折板 伸缩孔 内孔 悬置 支架 本实用新型 弹性折弯部 缓冲减震 技术效果 一体成型 固定的 抵接 卡嵌 外壁 焊接 匹配 过滤 衔接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支撑力的变速箱悬置,包括支架和橡胶件,支架包括连接管和两支脚,两支脚的一端焊接在连接管的外壁上,橡胶件与连接管的内孔相匹配,该橡胶件卡嵌在连接管的内孔中,在两支脚之间通过一弹性折板衔接,弹性折板上设有弹性折弯部,在橡胶件中间部位设有衬管,该衬管与橡胶件一体成型,橡胶件上位于衬管的一侧设有伸缩孔,在橡胶件上位于衬管另一侧设有与伸缩孔相对应的抵接孔。这样便实现了高支撑力的技术效果,同时提供缓冲减震功能,并且可过滤变速箱上的振动,提高变速箱固定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减震部件,具体涉及一种高支撑力的变速箱悬置。
背景技术
变速箱是汽车重要的部件,随着发动机偏向小排量大扭矩的趋势,使得变速箱的传动工况越来越恶劣,变速箱的悬置将承受更大的力。而传统的变速箱悬置由于结构未进行升级在工作过程中受到振动时,弹性缓冲性能较差,并且由于支撑力的不足,导致变速箱的位置发生偏移过大,影响变速箱传动的效率。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支撑力的变速箱悬置,同时提供缓冲减震功能,这样可过滤变速箱上的振动,提高变速箱固定的稳定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支撑力的变速箱悬置,包括支架和橡胶件,所述的支架包括连接管和两支脚,两所述支脚的一端焊接在所述连接管的外壁上,所述的橡胶件与所述连接管的内孔相匹配,该橡胶件卡嵌在所述连接管的内孔中,在两所述支脚之间通过一弹性折板衔接,所述的弹性折板上设有弹性折弯部,在所述的橡胶件中间部位设有衬管,该衬管与所述橡胶件一体成型,所述橡胶件上位于所述衬管的一侧设有伸缩孔,在所述橡胶件上位于所述衬管另一侧设有与所述伸缩孔相对应的抵接孔。
所述的伸缩孔由弧形面和平面组成,该弧形面的两端连接在平面的两端,所述的抵接孔由两个间隔设置的圆弧面组成,两圆弧面的两端分别设有与两圆弧面间隔相贯通的扩张孔,该扩张孔的口径大于所述两所述圆弧面的间隔距离。
所述的伸缩孔和所述的抵接孔其长度的中部位置上分别设有支撑隔板。
所述的衬管长度大于所述连接管的长度,所述衬管的两端分别越过所述连接管的端部。
本实用新型的这种结构,支架上的两支脚通过弹性折板衔接后有效提高的支撑强度,同时弹性折板上的弹性折弯部具有一定的收缩,使得两支架在受到一定量的振动或者偏移时具有可伸缩,提高了结构的可靠性和支撑力,橡胶件上的衬管通过插杆与车身连接,变速箱在传动过程中的力可通过橡胶件上的伸缩孔和抵接孔进行弹性缓冲和减震,有效提高了变速箱的抗震能力,同时过滤变速箱上的振动,提高变速箱固定的开口性。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橡胶件的正视图;
图4为橡胶件和连接管配合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的描述。
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高支撑力的变速箱悬置,包括支架1和橡胶件2,支架1包括连接管11和两支脚12,支脚12的端部设有安装孔,并通过安装孔与变速箱连接,两支脚12的一端焊接在连接管11的外壁上,橡胶件2与连接管11的内孔相匹配,该橡胶件2卡嵌在连接管11的内孔中,在两支脚12之间通过一弹性折板3衔接,弹性折板3上设有弹性折弯部31,在橡胶件2中间部位设有衬管4,该衬管4与橡胶件2一体成型,橡胶件2上位于衬管4的一侧设有伸缩孔21,在橡胶件2上位于衬管4另一侧设有与伸缩孔21相对应的抵接孔2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安市天潮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瑞安市天潮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73193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三电机协作的传动系统
- 下一篇:后悬置结构及应用其的汽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