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两轮电动车陀螺仪平衡驱动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1713621.4 | 申请日: | 2018-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632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1 |
发明(设计)人: | 顾扣宏;吴鹰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弗里达风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K11/00 | 分类号: | B62K11/00;B62J27/00 |
代理公司: | 扬州润中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15 | 代理人: | 谢东;方玲 |
地址: | 225000 江苏省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陀螺仪 两轮电动车 平衡驱动机构 本实用新型 电磁离合器 安全性能 电机 电动车技术领域 传统驱动机构 电机使用寿命 新能源技术 电控单元 技术缺陷 平衡性能 使用寿命 自由调整 电动车 车架 侧翻 分合 进动 新能源 平衡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两轮电动车陀螺仪平衡驱动机构,属于新能源电动车技术领域,解决了传统驱动机构结构不能完全实现平衡,存在侧翻隐患,安全性能差以及存在电机易失效的技术缺陷。主要包括车架、电控单元、陀螺仪、电磁离合器以及电机。本实用新型构思非常巧妙,巧妙利用电磁离合器的分合功能,即满足了陀螺仪自由调整进动角速度,又确保了对电机使用寿命;平衡性能非常好,安全性能很强,使用寿命很长,有效克服传统技术缺陷,大幅度推动了前后置两轮电动车行业的发展,在电动车新能源技术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新能源电动车技术领域,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高平衡性、高安全性以及高使用寿命的两轮电动车陀螺仪平衡驱动机构及其驱动方法。
背景技术
电动车,即电力驱动车辆,又名电驱车。电动车分为交流电动车和直流电动车。电动车一般是以电池作为能量来源,通过控制器、电机等部件,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运动,以控制电流大小改变速度的车辆。电动车作为绿色朝阳产业,在中国发展已有十年之久,由于需求旺盛,近几年中国电动自行车市场一直保持跨越式增长。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电动车整车结构简单,基本单元就是车架、塑件、减震、电池、控制器、电机等,其没有自平衡装置,电动车在驾驶过程中,如果发生碰撞发生侧翻时,无法恢复自平衡,行车安全系数很低。
为解决此问题,授权公告号为CN104354823B、授权公告日为2016年06月29日、实用新型创造名称为安全型电动车及其控制方法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安全系数高的自平衡电动车,该电动车确实是本实用新型研究对象,其主要结构包括“底盘、车轮、车框、后视镜、第一电动支架、第二电动支架、陀螺仪稳定器、电路控制板、方向盘、转向杆、蓄电池、座椅、安全带、陀螺仪转速监测器、信号处理器、偏角监测器、雷达测速器、安全气囊,其中车框包括挡风玻璃、车门、车窗;在底盘上设有车框、第一电动支架、第二电动支架、陀螺仪稳定器、电路控制板、蓄电池、座椅、陀螺仪转速监测器、信号处理器,座椅上设有安全带,在车框顶部设有偏角监测器、雷达测速器,陀螺仪稳定器与陀螺仪转速监测器配合使用,陀螺仪稳定器与蓄电池及电路控制板通过导线连接,陀螺仪转速监测器与蓄电池、信号处理器及电路控制板通过导线连接,偏角监测器与蓄电池、信号处理器及电路控制板通过导线连接,雷达测速器与蓄电池、信号处理器及电路控制板通过导线连接,第一电动支架与蓄电池及电路控制板通过导线连接,第二电动支架与蓄电池及电路控制板通过导线连接,三个安全气囊分别固定在方向盘及车框两侧,车框正前方设有挡风玻璃,车框一侧设有车门,车框两侧分设有车窗、后视镜”,但我们发现,如此环保节能安全的电动车并没有出现满大街跑的景象,说明该技术方案仅停留在理论、理想层面,要想真正实施实现这种电动车需要克服的很多技术难题,其中一个技术如何具体实现车身平衡。
授权公告号为CN205891096U、授权公告日为2017年01月18日、实用新型创造名称为一种基于自平衡技术的两轮电动车的中国专利,该专利即为本实用新型的背景技术,其技术方案为“在座位下方装配一陀螺稳定装置;陀螺稳定装置包括架框,机械陀螺仪,倾角传感器、角速度传感器、低速电机和控制器,机械陀螺仪包括长轴和短轴,且长轴和短轴分别通过轴承座装配在架框上,其中长轴伸出架框的一侧端部用皮带及皮带轮与低速电机相连接;倾角传感器用于检测机械陀螺仪的动进角速度,角速度传感器用于检测车架的倾斜角度和倾斜速度;控制器分别与倾角传感器、角速度传感器以及低速电机相连接,以根据倾角传感器及角速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数据来对低速电机进行控制”。通过实际实施应用发现,该技术手段并不能真正保持车身平衡,存在很严重的技术缺陷,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弗里达风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扬州弗里达风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71362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助力滑板车
- 下一篇:一种基于折叠技术的代步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