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下肢辅助行走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821713556.5 | 申请日: | 2018-10-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708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3 | 
| 发明(设计)人: | 袁建平;孙冲;王明超;崔尧;方群;张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工业大学深圳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A61H3/00 | 分类号: | A61H3/00 | 
| 代理公司: | 61200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徐文权 | 
| 地址: | 518057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弹性装置 下肢 固定架 上抬 穿戴 辅助行走装置 本实用新型 电子设备 回复运动 连杆连接 人体下肢 形变 纯机械 辅助力 储能 人腿 变形 肌肉 释放 帮助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下肢辅助行走装置,包括固定架,固定架上设有弹性装置,弹性装置与连杆连接,连杆设于人体下肢上;当下肢下落时,连杆随之下落,带动弹性装置变形储能;当下肢上抬时,弹性装置做回复运动,释放能量,带动连杆辅助下肢上抬。该装置是纯机械装置,不包含任何电子设备,通过使弹性材料发生形变来产生辅助力,帮助穿戴者人行走,减轻人腿部肌肉的负担,该结构简单,穿戴方便,且体积较小,不会对使用者造成额外的负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辅助行走领域,涉及一种下肢辅助行走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下肢外骨骼装置多应用于军事和医疗领域,主要作用是辅助单兵作战和帮助下肢受伤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其结构复杂、体积较大、价格昂贵、穿戴麻烦,需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使用,且装置本身都包含电子设备,需要一定的能源供给,以上特征限制了现有下肢外骨骼装置的使用范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下肢辅助行走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下肢辅助行走装置,包括固定架,固定架上设有弹性装置,弹性装置与连杆连接;当连杆下落时,带动弹性装置变形储能;当弹性装置恢复其原有形态时,弹性装置做回复运动,释放能量,带动连杆上抬。
进一步的,弹性装置包括设在固定架上的底座,底座周向的凹槽内设有涡圈弹簧;底座中心的轴承孔内设有轴承,轴承上设有转动盘,转动盘凸出的边缘卡在涡圈弹簧边缘的间隙内;转动盘边缘上设有搭片,搭片的另一端连接连杆。
进一步的,搭片通过铆钉固定在转动盘上。
进一步的,连杆通过搭片盖与螺丝连接在搭片上。
进一步的,底座端面设有端盖。
进一步的,端盖通过螺丝和螺帽固定在底座端面。
进一步的,连杆的末端设有用于与下肢固定的固定杆。
进一步的,连杆与固定杆通过橡胶套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下肢辅助行走装置,从人腿的运动方式出发,在不产生额外负担的前提下为人的行走提供一定的辅助力。人腿和连杆通过绷带固定在一起,当人腿由于重力自然下落的时候,连杆带动转动盘转动,使涡圈弹簧产生变形,从而产生一定的弹性力,在人腿上抬的过程中提供一定的辅助力,减少人在行走时的负担。该装置具有轻巧简便和穿戴方便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下肢辅助行走装置整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下肢辅助行走装置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底座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涡圈弹簧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转动盘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搭片结构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搭片盖结构图。
其中:1-底座;2-涡圈弹簧;3-轴承;4-转动盘;5-搭片;6-铆钉;7-搭片盖;8-端盖;9-固定架;10-橡胶套;11-固定杆;12-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工业大学深圳研究院,未经西北工业大学深圳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71355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心血管外科术后辅助康复装置
 - 下一篇:一种便于患者使用的医用拐杖
 





